真山民《晚步》宋山水詩鑒賞
真山民
未暝先啼草際蛩,石橋暗度晚花風。
歸鴉不帶殘陽老,留得林梢一抹紅。
真山民是宋遺民,宋亡后,隱居不出。其詩多“探賞優勝之作”(《宋詩鈔》),在尋幽訪勝之什中,卻“黍離麥秀,抱痛至深”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這首描寫傍晚秋景的小詩,也隱微地流露了詩人的故國傷懷,身世之痛。
全詩扣住“晚”字寫景抒懷。起句從聽覺形象寫起。黃昏時分在瑟瑟秋寒中,蟋蟀的啼叫似乎在預告秋去冬來,又象為自己的生命唱起悲哀的挽歌。第二句從感覺形象寫起。秋天的花,可謂“晚花”。一陣秋風過來,略帶清香。“暗度”既描寫了輕風拂過的情態,也說明“晚花風”是詩人感覺之景。三、四句寫的是視覺形象。落日殘照,寂靜的空林上留下了一抹紅色,給傍晚的秋景增添了一點暖色、亮度。
詩人不僅從“晚”生發,安排寫景角度,而且詩中的景象也全是“晚景”。“草際蛩”、“晚花風”、“殘陽”,是一年中的晚景或一日中的晚景。詩中物象的選擇,一定是和詩人的深層意識發生了共鳴,并能恰切地表達詩人的內心深處,才進入了藝術創作的范疇。傍晚時分,詩人信步野外,景物那么多,而扣動心靈的是“草際蛩”、“晚花風”、“殘陽”,并把它們細致地描繪出來,逼真地傳達了秋季、傍晚的蕭索氣氛。不僅如此,在這些物象中還自然地融進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哀鳴于草際的蟋蟀,那帶有花香的晚風,那殘陽“一抹紅”,不正是詩人自身的處境、品格、命運的象征嗎?擴大開來,秋去冬來,殘陽終老,一點秋景,一抹紅色終將逝去,不也可以看作詩人深心眷念的宋王朝終于不存于世的表征嗎? 詩中用 “啼”、“暗”、“老”這樣的字眼,更增添了景物凄涼、哀婉的色彩,烘托了詩人悲涼的情緒。
詩中以 “晚”紐合景物,抒發身世之感,家國之悲,即景即情,把物境、心境、身境三者融合一體,渾然無跡。
上一篇:釋惠洪《晚歸福嚴寺》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范成大《晚潮》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