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龜蒙
陵陽佳地昔年游,謝朓青山李白樓。
惟有斜日溪上思,酒旗風影落春流。
隨著年歲的增長,人邁入晚年,對前景的憧憬會逐漸淡漠,反之,對昔日閃光年華津津樂道的回味情緒卻在與日俱增,而這種心理現象尤其突出地表現在志業未酬者身上。這首追憶舊游的七絕小詩,就是一例,它描繪出了詩人對自己韶華歲月充滿詩意的“夢”的回味。
宛陵,漢陽縣,隋時改為宣城(今安徽宣城)。南齊詩人謝朓曾出任宣城太守,唐代大詩人李白因追慕謝朓清發的詩風,也曾造游此地憑吊前賢。文化名人留下的雪泥鴻爪,使這座為陵陽山環抱,臨句、宛二溪的小城,成為江南名城,真是得自然人文之厚愛。出于對前賢的一瓣馨香,詩人陸龜蒙在年輕時代曾到過宣城,并留下一生中難以忘懷的印象。
詩這樣描述作者的印象:昔日他曾去過勝地陵陽,那里有步滿謝朓和李白足跡的敬亭山,有始建于謝朓的北樓,人們稱為謝公樓或疊嶂樓,又因李白曾登此樓賦詩飲酒,故又稱太白樓。這山、這樓,產生過著名的詩篇,流傳著令人神往的傳說,年輕的陸龜蒙幾度在此流連忘返,那情景眼下還在詩人的腦際飄浮。然而,多少年來,陵陽一游最牽動詩人心緒的,卻是在夕陽西下,山邊、溪畔、樓下緩步遐思的那時光。斜陽灑在清澈的溪上,悠悠春水中映射出青山、高樓、酒旗,詩人沉浸在文化名城的氛圍中,思緒隨著謝朓與李白遨游,這思緒是如此的輕忽,縹緲,仿佛飄落融化在溪中春水里的酒旗風影中。啊,這難忘的時刻、飄忽不定的思緒,沒有被時光的流水帶走,它永遠駐進了詩人的心底。
全詩以平緩而充滿深情的語氣敘起,“佳地”二字統領始終,首句點“宛陵舊游”。次句以互文見義的“山”、“樓”標舉陵陽之“佳”,在熟為人知的謝、李傳說中,形象地展現了宛陵的文化名勝,既抓住了佳地的精萃,又暗中逗引出詩人陵陽之游的意圖——對前輩大詩人的仰慕,潛伏下全詩的主題。第三句點題中的“懷”字,是本詩的關捩,它承“佳地”之游而來,敘述游佳地產生的最關情之處,即在文化風景勝地中萌發的思緒。末句以優美而富于生機的詩情畫意補足第三句,用以烘托那牽動人心的情緒。詩以敘事起,以繪景結,通篇不離“佳地”二字,但不只以敘述傳達,而是以逸情深韻唱出。
清人沈德潛認為本詩末二句是“詩中畫本”(《唐詩別裁集》),其實,末二句豈止畫本。詩人多少年來反復榨取回味的思緒融化在末二句中,詩中雖不曾點破這思緒,但在謝、李風韻包圍下,在山水佳美的環境中,一個青年詩人會產生何種思緒而終身難忘?老年人的心理告訴我們,那思緒之所以如此值得詩人追憶,那一定是一個不曾實現的、充滿幻想的年輕人的“夢”,一個玫瑰色的夢!現實生活越是慘淡無光,這夢的玫瑰色就益發顯出其魅力,益發令人回味,而這夢,是畫圖難足的。
上一篇:陸龜蒙《和襲美春夕酒醒》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狄歸昌《題馬嵬驛》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