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春·江城梅花引》原文賞析
雨中接云姜信
故人千里寄書來,快些開,慢些開,不知書中安否費疑猜。別后炎涼時序改,江南北,動離愁,自徘徊。
徘徊、徘徊、渺予懷,天一涯,水一涯。夢也、夢也,夢不見、當日裙釵。誰念碧云凝佇費腸回。明歲君歸重見我,應不是,別離時,舊形骸。
讀完這首詞,感到一股深摯懷友之情撲面而來。“千里寄書”,切題中“接云姜信?!痹平赵S,宰相阮元子阮福之妻,與妹云林,俱為顧春摯友。云姜因染疾,回阮家原籍儀征(今屬江蘇)療治,寄信顧春,因有此詞。
杜甫《述懷》詩: “自寄一封書,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言因戰事離亂,十個月而未得家中復信; 盼消息之來,而又畏消息之來。這首詞開頭四句似即從杜詩脫化而來。作者思念云姜至切,及至接到云姜的信,反而矛盾起來: 快些開吧,又“不知書中安否”、病情如何,因而遲疑猜畏,未敢就開。俞陛云《詩境淺說》云: “凡詠寄書者,多本于性情?!鳖櫞涸~正是直抒性情,捕捉了接信瞬間那種特定環境中歡欣與憂慮交織的心態。一“快”一“慢”,表現出深藏于心中矛盾情懷的律動,那種深切關懷友人命運的情感的跳蕩。“別后炎涼”,意關兩端,既點出時序的更替自夏入秋,又寓意世事的變幻莫測。在一般情況下,接友人來信,總是令人欣慰的,只有關系友人命運的事情,才會出現“費疑猜”那種復雜矛盾的心情。這種對人的特定環境中典型感情的開掘是很真實、很深刻的。盧綸《別錢起》詩: “離心自惆悵,車馬亦徘徊?!?陳師道《和三日》: “更恐明年有離別,折花臨水共徘徊?!边^片處連疊“徘徊”,又與上片結句“自徘徊”連環回疊,把南北阻隔、別情離恨全都外化在三個似乎連續的“徘徊”的動作上,音節極具詠嘆感。更妙在緊接著“渺予懷”三字,“渺”,使動詞;使余懷感到渺茫。暗用蘇軾《前赤壁賦》中“渺渺兮余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句意,寄托著對千里江南的友人無限相思眺望之苦。故云“天一涯,水一涯”,也即“天各一方”之意。下面轉寫夜間不寐,希望能在夢中相見,可是偏偏“連夢也一個不來”。從白晝思至深夜,又從夜晚想到白天。思之至切,有時更會長久佇立在碧空底下發呆。一個“凝”字不僅寫出佇立之長久,而且作者凝神遠思的神態也可感可觸。韓偓《秋郊閑望有感》:“楓葉微紅半有霜,碧云秋思滿吳鄉?!?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fanzhongya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范仲淹《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氨淘啤彼付际乔锟站吧?,給人一種濃重的蕭瑟悲涼感。同時,照應了上片“別后炎涼”,自夏入秋,又與云姜離京返儀征“吳鄉”相關合。這里一個“徘徊”眺望,一個“凝佇”念遠,寫盡作者深摯思友的情感心態,可謂“詞中有我”。古人《落花》詩云: “回腸九回后,猶有?;啬c。”上片說“不知書中安否費疑猜”,這里又說“誰念碧云凝佇費腸回”。一個是接信瞬間憂喜交加的矛盾心情; 一個是日思夜夢不得相見的苦痛懷思。兩種感情,兩樣筆觸: 前者白描,直抒胸臆; 后者具象,寓情于景。最后以寬慰語作結,設想明年相見時的情景,是透過一層寫法。
《江城梅花引》用《江城子》和《梅花引》復合而成,自二字、三字一頓,到四、五、七、九言,句式參差變化,錯落相間,加上響亮的韻腳,因而極具節奏感。這同作者關切友人安否、心中疑猜激蕩的情感十分諧合。從這種節奏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種蕩漾于心中的懷友之情的韻律化流動,而這種情緒之流又是通過明白曉暢的語言載體自肺腑中汩汩流出,沒有一點生硬晦澀的痕跡,因而顯得“情文相生,自然合拍” (況周頤) 。
上一篇:《元好問·江城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白樸·沁園春》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