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陵行①
至元中②,西僧楊璉真伽③,利宋諸陵寶玉,因倡妖言惑主,盡發(fā)攢宮之在會稽者④,斷理宗頂骨為飲器。璉敗,歸內(nèi)府⑤,九十年矣。洪武二年正月,詔宣國公求之⑥,得于僧汝訥所。乃命葬金陵聚寶山⑦,石以表之。予感而賦詩。
六陵草沒迷東西⑧,冬青花落陵上泥⑨。黑龍斷首作飲器⑩,風雨空山魂夜啼。當時直恐金棺腐,鑿石通泉下深錮。一聲白雁度江來,寶氣竟逐妖僧去。金屋猶思宮女侍,玉衣無復(fù)祠官護。可憐持比月氏王,寧飼烏鳶及狐兔?真人歘見起江東,鐵馬九月逾崆峒。百年枯骨卻南返,雨花臺下開幽宮。流螢夜飛石虎殿,江頭白塔今可見。人間萬事安可知,杜宇聲中淚如霰。
①穆陵,宋理宗的陵墓。 ②至元,元世祖年號(1264—1294)。③楊璉真伽,元代僧人,西藏人,元世祖時任江南釋教總統(tǒng),無惡不作。后犯罪被籍沒,計金銀鈔錠珠寶無數(shù)。 ④攢宮,本指帝王暫殯之所,這里指帝王冢墓。會稽,今浙江紹興市。 ⑤內(nèi)府,皇室的倉庫。⑥宣國公,左丞相李善長。據(jù)宋濂《書穆陵遺骼》:李善長“遣工部主事谷秉毅移北平大都督府及守臣吳勉,索飲器于西僧汝訥、監(jiān)藏深惠”。⑦聚寶山,在南京雨花臺側(cè)。 ⑧六陵,指宋高宗思陵、孝宗阜陵、光宗崇陵、寧宗茂陵、理宗穆陵、度宗紹陵。 ⑨“冬青”句,宋陵被盜掘后,南宋遺民林景熙、謝翱、唐玨等人,將高宗、孝宗的骸骨埋在蘭亭,并移宋宮的冬青樹植其上以為標志,取其常綠不凋之意。林景熙曾作《冬青花》詩,謝翱也作過《冬青樹引別玉潛(即唐玨)》。 ⑩黑龍,比喻兇殘的人,指楊璉真伽。錮,鑄銅鐵以塞隙。白雁,“伯顏”的諧音。伯顏于元世祖時任左丞相,是率兵南下滅宋的主帥。金屋,這里比喻宮闈。玉衣,陵寢便殿中所藏御衣。杜甫《行次昭陵》:“玉衣晨自舉。”“可憐”句,《史記o大宛列傳》:匈奴破月氏王,以其頭為飲器。月氏(zhī),古西域城國名,其族類風俗與匈奴同。按:《戰(zhàn)國策o趙策》亦記趙襄子以智伯之頭為飲器事。寧,豈。真人,指帝王,即明太祖。高啟《穆陵行》:“幸逢中國真龍飛。”歘(xū),忽然。崆峒,古人以北極星居天之中,斗極之下為空洞(即崆峒),因以崆峒指洛陽。這里是由江東而馳越中原的意思。 “流螢”句,石虎,羯族,字季龍,后趙君主。后徙都于鄴(今河北臨漳西),荒游奢侈,多所營建(見《鄴中記》)。死后,遺嗣為冉閔(原為石虎將領(lǐng))先后覆滅。李白《對酒》:“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蘇臺。自古帝王宅,城闕閉黃埃。”“江頭”句,楊璉真伽盜掘后,曾將諸帝遺骨埋于杭州故宮,筑白塔于其上以壓之,名塔為“鎮(zhèn)南”。杜宇,古蜀帝名,自立為王,號曰望帝。相傳化為杜鵑(子規(guī)),后人亦稱杜鵑為杜宇。霰,雪珠。
【說明】 楊璉真伽的盜掘宋陵(其中還有皇后之墓),也是元初一件大事,所以不少詩人以此為題材而抒發(fā)感慨。但盜掘后掩埋骸骨的情節(jié),因當時是在匆促間秘密進行,各家記載不甚一致。據(jù)《歷代山陵考》:山陰義士唐玨,事先已易以偽骨,而將真骨埋于山陰天章寺前,六陵各一函。獨理宗顱巨,恐易之事泄,不敢易。故林景熙《夢中作》云:“昭陵玉匣走天涯,金粟堆前幾暮鴉。水到蘭亭轉(zhuǎn)嗚咽,不知真帖落誰家。”因此詩作于元初,只好題作“夢中作”。又據(jù)載此詩的《宋詩鈔》編者說明:景熙“聞理宗顱骨為北軍投湖水中,因以錢購漁者求之,幸一網(wǎng)而得,乃盛二函,托言佛經(jīng),葬于越山,且種冬青樹識之”。那又是一種說法。陶宗儀《輟耕錄》卷四,曾有詳細記載。
高啟也寫過同題《穆陵行》,其中“千秋誰解錮南山,世運興亡覆掌間”,與貝詩結(jié)尾相類。六陵雖屬于亡宋,但毀墓暴骨,卻是易代共憤。枯骨南還,詩人借此以歌頌新朝的仁厚。
又據(jù)《明史o危素傳》:素在翰林時,宴見,備言始末(指盜掘宋陵事)。帝嘆息良久,命北平守將購歸,諭有司厝于高坐寺西北。次年,紹興以永穆陵圖來獻,遂敕葬故陵。則最初向明太祖陳訴其事的還是危素。素本為元遺臣,入明后,授翰林侍講學士。御史王著等以素為亡國之臣,不宜列侍從,乃謫居和州而卒。
上一篇:《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細林野哭》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