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①》唐詩賞析,《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原文與注釋
岑 參
火山六月應(yīng)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②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③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釋】①磧(qi)西:即安西都護(hù)府(在今新疆庫車縣附近)所在地。②慣度:
習(xí)慣于在某地度過。祁連城: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南。輪臺:唐代在庭州置輪臺縣,縣
治在今新疆輪臺縣東南。李副使赴磧西從甘肅武威郡的赤亭起身,必經(jīng)火山和輪臺縣。③脫鞍: 即下馬。壚: 放酒壇的土臺。
【鑒賞】 這是一首送別詩。既不寫?zhàn)T行時的歌舞盛宴,也不寫分手時的難舍離情。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說話行事,祝酒勸飲,然而字里行間卻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蕩漾。
首二句是點明時間地點。李副使 (其名不詳,應(yīng)是岑參的朋友) 將離武威赴磧西任職,他的旅途從赤亭開始,必經(jīng)火焰山和輪臺縣,路途十分艱辛?!盎鹕轿逶滦腥松佟?,詩人早有吟詠,何況“六月” 酷暑?這里以赤亭、火山起筆,造成一個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艱辛、毅然應(yīng)命前行的豪邁氣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別之意也暗含其中了。
三四句稱贊李副使。在寫法上是一轉(zhuǎn)折,明寫李氏不平凡的經(jīng)歷,激勵其一往無前: 知道你經(jīng)常出入邊地,豈能見到輪臺縣的月亮就惹出鄉(xiāng)愁來呢?“豈能” 二字是故作反問,其實是暗示李氏長期馳騁沙場,早已把鄉(xiāng)愁置之腦后了。第四句是盛唐時代人們積極進(jìn)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個昂揚的音符。
五六句是勸說李副使,挽留他脫鞍稍駐,暫入酒家飲酒話別。詩人超越一般送別詩多訴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籬,直接點出李氏此次萬里西行的使命就是打擊屢興邊患的胡人。這就化惆悵為豪放,在送別的詩題下開拓了新的意境。
末二句詩人直抒自己胸臆,頓覺氣貫長虹: 功名只有從馬背上求取得來,在沙場上拼搏,才算得上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办笙颉?二字語氣堅決,既可看作詩人在鼓勵李氏立功揚名,創(chuàng)造英雄業(yè)績,又其實是在抒發(fā)詩人自己的理想壯志,還將全詩的意境推向巔峰。其英雄豪氣使后世多少人物為之激動,為之振奮。
全詩熔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其口語化的語言也讓人感到親切灑脫;悠揚流美的聲調(diào)、自由活潑的韻律、跌宕有致的節(jié)奏,都顯示一種豪邁的氣勢,傳達(dá)出一種奔放的激情,無疑給了當(dāng)時的遠(yuǎn)行者和現(xiàn)在的后來者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上一篇:《李白·送友人》唐詩賞析,《送友人》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唐詩賞析,《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