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凝
水色簾前流玉霜,趙家飛燕侍昭陽。
掌中舞罷簫聲絕,三十六宮秋夜長。
這是一首宮怨詩。
這詩題為《漢宮曲》,詩句中沒有一個“漢”字,卻又句句寫漢宮事,極為切題。
首句寫夜色。《西京雜記》說昭陽殿織珠為簾,風至則鳴。這里的水色簾當即晶瑩如水的珠簾。流玉霜,形容玉階上霜露的潔白,同時又說明月色很好。因為如果沒有月色,霜的色澤是看不出來的,更不會使人產生“流”的感覺了。這個“流”字是借用《春江花月夜》“空里流霜不覺飛”來的,但用得很妙,它把秋夜飛霜月如水的時令景象生動描繪出來了。只要聯系下句,人們便知道這里是昭陽殿。
昭陽殿是漢宮殿名,漢成帝時趙飛燕為后宮倢伃,居住這里,極受成帝寵愛。由于她的貴幸,其妹后來也入宮為昭儀,亦居此宮。成帝是個昏庸之主,貪戀聲色,胸無大志,日日夜夜與飛燕尋樂,不僅朝政廢弛,后宮的其他佳麗他也無暇一顧,以至許皇后被廢,原來龐愛的班倢伃也受冷落,只好自請到長信宮去侍奉太后了。這真是“三千龐愛在一身”。詩中“侍昭陽”三字,正像元稹《宮詞》中的“說玄宗”一樣,有含孕無窮之妙。
第三句寫成帝與飛燕忙于尋歡作樂,是上句“侍昭陽”三字的補充和例證。趙飛燕以身輕善舞著稱,傳說她能作掌上舞。至于成帝也是個風流皇帝。據《漢書》說,漢元帝“多材藝,吹洞簫,自度曲,被歌聲。”成帝是元帝之子,想亦爾耳。詩人可以這樣想象:當趙飛燕作掌上舞時,成帝一定會親自吹簫伴奏,這可能是他們慣常的功課。待到舞罷樂止,夜已深沉了,真不免良宵苦短。
可是對那些受冷落的廣大宮人說,又是另一番滋味了。他們在寂寞中度過了多少春宵秋夜!“漢家離宮三十六”,趙飛燕一人專寵,卻斷送了多少幽閉深宮的良家少女的青春!特別是這漫長的秋夜,她們會懷著無窮的怨恨,去等待依然蒼白的黎明。她們的日子真難熬呵!
整首詩著力寫飛燕得寵,并無一個“怨”字,可是末句筆鋒一轉,以“三十六宮”與“昭陽”對比,以“秋夜長”與簫舞之樂對照,則廣大宮女怨悵之情,自在不言之中。這樣寫,情余言外,耐人尋味,勝過直說多多,深得含蓄蘊藉之致,頗有王昌齡宮怨詩的妙趣。楊慎贊此詩有“盛唐風格”,確是有眼光的。
上一篇:元稹《智度師二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