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劉安郡作》中外哲理詩賞析
憶昔西都看牡丹, 稍無顏色便心闌。
而今寂寞山城里, 鼓子花開亦喜歡。
“西都”,即洛陽。洛陽牡丹名聞天下,在遍地牡丹的洛陽觀賞牡丹,自然是格外挑剔,因此才會“稍無顏色便心闌”。“闌”者,盡也。“心闌”,即無心觀看。此二句寫“昔”日觀花心態。后二句,寫“今”日賞花心態。“今”與“昔”之最大不同,是“山城”的“寂寞”。在如此“寂寞”,百花皆無的“山城”里,連素日無名,一向不為人知的“鼓子花”也變得讓人“喜”歡了。
這首小詩,以“昔”形“今”,“今”“昔”映襯,寫出了詩人觀花心態的不同。在牡丹盛開的“西都”,由于花多而艷,相比之下,“稍無顏色”者便會被人們所輕看。可是,在“寂寞”的“山城”里, “鼓子花”也受到了人們的青睞。這倒不是“山城”“鼓子花”比“稍無顏色”的“牡丹”還要好看,而是在相對“寂寞”的環境里, “鼓子花”成了稀有者。其實,世間何止是花呢?萬事萬物無不是在相比較中才顯示出它的價值。事物的本身都是有差異的,即使同為國色天香的牡丹,其顏色花形亦有差別。因此,牡丹與牡丹相比較,仍可區分出“稍無顏色”者來。而到了無花可比之時, “鼓子花”也成了花中仙子!作為“牡丹”,既然已作了花中之王, 自然大可一決雌雄,去爭個高低上下;作為“鼓子花”,似乎也不必為比不上“牡丹”而羞慚,畢竟“鼓子花”亦是花,在遍地寂寞的環境里,她自有其獨特的魅力!
這首小詩,極富理趣;一、從觀花人而言,審美心理會因時因地而異;二、從牡丹而言,強中自有強中手;三、從鼓子花而言,她自有她存在的天地。
上一篇:《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杜甫·前出塞(其六)》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