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劉光第·遠心》原文賞析
遠心無雜跡,隨在得真還。閱世摩孤劍,圍書坐萬山。雪天生氣出,人海寄身閑。愧少匡時略,梅花且閉關。
這首詩當作于北京。詩題取首句前二字,頗似無題詩。此類詩多寓意深遠,表達作者內心不可名狀的比較復雜的思想感情。如唐人李商隱的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昨夜星辰昨夜風”等,詩中交織詩人的希望、失望、以至絕望的各種復雜心境;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借美人以喻君子”(《謝河東公和詩啟》)。劉光第此詩以“遠心”為詩題,表現了作者意欲匡時濟世的高遠志向。詩中亦流露出由于封建專制的壓迫和局限,作者報國無計的憤懣。可參閱他的七言古體詩《白雪吟》。
全詩的中心,是詩的首聯“遠心無雜跡,隨在得真還”二句,這二句詩是作者表明自己心懷遠大志向、心地坦蕩而無雜念的心跡,亦反映了他無時無刻不在追求著真、善、美的情懷。“隨在”,猶隨處、隨時隨地。“真還”,意為回歸于真樸,亦即回復到真實質樸的精神境界。見盧諶《覽古》:“荊玉亦真還。”
我們知道,清朝末期的政治是何等的腐敗,官場是何等的黑暗,像作者那樣正直的文人,是很難立足其間的。正是因為作者的理想和言行與當時污濁的客觀社會現實大相抵牾,使他明顯地感到孤獨,或者說明顯地感到孤立。基于這種情緒,詩的頷聯吟出了“閱世摩孤劍,圍書坐萬山”的慨嘆。出句顯示了作者的冷峻與豪氣;句中言摩劍,寓有出世之意。對句格調低沉,孤獨感自在不言之中。
詩的頸聯“雪天生氣出,人海寄身閑”二句,其出句意較隱晦。句中“生氣”一詞,應用詞之本意——發怒。語出《國語·晉語四》: “未報楚惠而抗朱,我曲楚直,其眾莫不生氣。”和前二句串講,則可引申為不快或者煩悶:欲用世而苦于施展無術,避入書齋斗室所產生的孤獨感,使他如置身于萬山叢中;雪天冒著嚴寒外出遣悶,又覺得人海茫茫的京城,自己不過是聊以存身其間的閑人罷了。“人海”,謂京城。語本蘇軾《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詩: “唯有王城最堪隱,萬人如海一身藏。”
頸聯體現了作者的一種自我感覺,一種政治上的失落感。作者的本心是想改變自己的境況,但在當時的政治氣候和客觀條件下,卻又是不可能的。因而作者于尾聯吟道“愧少匡時略,梅花且閉關”。明里說自己沒有救世的良策,暗中表達了看不見出路的憤懣,只好暫且關上梅花叢中的家門,韜光養晦,待時而出。“閉關”,佛家語,意為謝絕人事而潛心修養。語出 《禪余內集》“閉關學道”。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者當時的心情,是處于一種壓抑的狀態。這種由當時政治大氣候所造成的壓抑,作者自感無力與之抗爭,因此產生了失落感。詩中 “圍書坐萬山”、“人海寄身閑”諸句,便是作者這種心情的反映。從另一角度看,作者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甚深,政治上的失意并不會導致其自甘墮落。封建士大夫潔身自好的思想意識,使他在沒有出路的情況下,亦不愿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而是采取無可奈何的消極態度,退求完善自我。這首詩格調的低沉,便是由上述因素所決定的。
固然詩的格調低沉,但作為一首詠懷詩,作者卻也能直抒胸臆,說出了自己的心跡、憤懣、苦惱和失望。其同朝人葉燮在《原詩》外篇中云: “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劉光第此詩,正是這樣一篇流露心聲的作品。
上一篇:古詩《張問陶·過黃州》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郭登·送岳季方還京》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