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
三、四寂寥。
【箋釋】
[余干] 《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八“饒州余干縣”:“東至州一百里。漢余汗縣,淮南王云‘田于余汗’,是也。縣因余汗之水為名,隋開皇九年去‘水’存‘干’,名余干。”此詩約作于上元元年(760)至寶應元年(762)間,劉長卿往來余干、鄱陽時。
[搖落] 凋殘,零落。《楚辭·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庾信《枯樹賦》:“沉淪窮巷,蕪沒荊扉,既傷搖落,彌嗟變衰。”杜甫《謁先主廟》:“如何對搖落,況乃久風塵。”
【輯評】
《中山詩話》:唐詩賡和,有次韻,先后無易;有依韻,同在一韻;有用韻,用彼韻不必次,吏部《和皇甫陸渾山火》是也,今人多不曉。劉長卿《余干旅舍》云:“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張籍《宿江上館》云:“楚驛南渡口,夜深來客稀。月明見潮上,江靜覺鷗飛。旅宿今已遠,此行殊未歸。離家久無信,又聽搗砧衣。”兩詩偶似次韻,皆奇作也。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唐人雜紀下》:苕溪漁隱曰:閱《古今詩話》,得四詩,皆材格相肖,語亦清新,今并錄之,以備披閱。劉長卿《題余干旅舍》云:“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鄉心正欲絕,何處搗寒衣。”張籍《宿江上》云:……潘閬《暮歸錢塘》云:……李建中《題望湖樓》云:……
魏了翁《程氏東坡詩譜序》:逮唐人始工于用韻,韓退之和皇甫持正《陸渾山火》,張籍和劉長卿《余干旅舍》,劉、白和元微之《春深題二十篇》,蓋同出一韻。
《唐風定》卷一四:清夐中神骨蒼蒼。
《葚原詩說》卷一:詩句中有眼,須煉一實字,句便雅健。如……又須用一響字,如……又有故用一拗字者,如“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于良史),“渡口月初上,人家漁未歸”(劉長卿),“殘影郡樓月,一聲關樹雞”(劉滄)。此皆第三字致力也。
《圍爐詩話》卷二:前六句敘盡寂寥之景,結以情收,亦“吹笛關山”之體。
按:杜甫《吹笛》詩:“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風飄律呂相和切,月傍關山幾處明?胡騎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故園楊柳今搖落,何得愁中卻盡生。”吳喬《答萬季埜詩問》:“又問:少陵七律異于諸家處,幸示之。答曰:如‘劍外忽傳收薊北’等詩,全非起承轉合之體,論者往往失之。于‘吹笛關山’篇,則曰次聯應前首‘風’字‘月’字,三聯嘆美。有何關涉?不知此前六句皆興,末二句方是賦,意只在‘故園愁’三字耳。論者謂‘蓬萊宮闕’篇,首句刺土木,次句刺禱祠,次聯應首句,三聯應次句。有何關涉?不知此詩全篇皆賦,前六句追述昔日之繁華,末二句悲嘆今日之流落耳。更有異體如‘童稚情親’篇,只須前半首,詩意已完,后四句以興足之。去后四句,于義不缺;然不可以其無意而竟去之者,如畫之有空紙,不可以無樹石人物而竟去之也。義山‘人生何處不離群’篇,前有后無,全似此篇,故題曰《杜工部蜀中離席》,乃擬此篇而作也。義山初時亦學少陵,如《有感》五言二長韻可見矣。到后來力能自立,乃別走《楚辭》一路,如《重感》七律,亦為‘甘露之變’而作,而體格迥殊也。介甫謂義山深有得于少陵,而止贊‘雪嶺未歸’一聯,是見其煉句,而未見其煉局也。又唐人七言絕句,大抵由于起承轉合之法,唯李、杜不然,亦如古風浩然長往,不可捉摸。此體最難,宋、明人學之,則如急流小棹,一瞬而過,無意味也。”
上一篇:《李益(四十四首)》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北至太原》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