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魏六朝詩歌·謝靈運·登池上樓》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宋武帝劉裕去世后,長子劉義符即位,朝政被大臣徐羨之等人把持。謝靈運與劉裕次子劉義真往來密切,常對徐羨之等人施以批評攻擊,引起對方的猜忌,終于在永初三年(422)被逐出京都,遷為偏僻的永嘉郡太守。這是謝靈運首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來永嘉后的第一個冬天,他長久臥病,至第二年春始愈,于是登樓觀景,寫下這首詩,來抒發自己的郁悶之情。
原文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①。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及窮海,臥疴對空林②。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③。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④。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⑤。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⑥。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⑦。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⑧。
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⑨。
注釋
①這四句借鴻、虬起興(因為正在向高處和深處眺望),說自己不能像鴻雁高飛、虬龍深隱那樣得所,而是進退失據,俯仰有愧。虬:兩角小龍。薄:通“泊”,猶止。薄霄:停留在天空。云浮:浮在云上。怍:慚愧。淵沉:潛沉在深淵。 ②這四句說自己做官時不能進德修業,于時無益,想退隱又不能力耕自給,為了得些俸祿反而窮居海邊(指永嘉)。這是不甘外放的牢騷話,同時也反映進退兩難的心情。進德:提高德行修養,《易經·乾·文言》:“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力不任:指體力不能勝任。徇:從,求。疴:病。 ③這兩句說臥床日久連季節的變換也不明白了,現在才來看看外景。昧:不明。褰開:指揭開簾幔,打開窗戶。 ④這兩句說下聽水聲,上望山形。聆:聽。嶇嶔(音區歆):險峻。 ⑤初罩、新陽:指春光。緒風、故陰:指寒冬。革:除。緒風:馀風。指寒氣。故陰:舊冬。 ⑥“同柳”句說藏在園柳中的啼喚的鳥類也變換了,指春天的鳴禽如黃鶯之類,不足冬季所有。 ⑦這兩句說想起《詩經》和《楚辭》中的句子,發生感慨。《詩經·豳風·七月》:“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祁祁:多貌。萋萋:盛貌。這里只取這幾句里“歸”字的意思。作者懷念會稽的故居,動了歸心,因而聯想古人的詩句。 ⑧這兩句懷念遠方的故人。離群索居:離開朋友,獨處無偶。易永久:言容易覺得時日長久。處心:安心。 ⑨無悶:遁世無悶,見《易經·乾·文言》。這兩句說高蹈避世而無憂煩,不但古人有這種風操,在今人中也能找到。操:操守,操行。征:求。詩意歸結到向往隱遁。思歸也是為了想隱居。
賞評
這首詩,是代表謝詩風格的一篇作品,被長期廣為傳誦。其中“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兩句更是千古佳句。這首詩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詩的前八句,寫詩人出任永嘉太守的心境。開頭兩句用“潛虬”和“飛鴻”起興,同時寓含自己的感慨。潛龍能深潛川淵而得保真自潔,飛鴻奮飛青云而揚音宇寰。而我立于朝堂卻不能建立立業,完善自己的德操,所以愧于飛鴻,退居樓川而不能躬耕自養,慚于潛虬。為了俸祿,被貶居這荒遠之地,數月來疾病纏身,困臥于床,日日與空林相對,言語中流露出出任永嘉太守的復雜心情。第二部分是詩的中間八句。從“衾枕昧節侯”至“園柳變鳴禽”描寫詩人觀望園中的景象。偶爾揭起窗幃,登樓遠眺,突然發現病臥于床中,不覺季節已經變換。側著耳朵能聽見遠處春水的波濤之聲,極目遠望,遠山起伏,盡現眼前。初春的陽光驅散了秋冬的余風,燦爛的月光改變了原來的寒冷,近處的池塘邊不知不覺地長出了嫩綠的新草,園柳上棲息的鳴禽也發生了變化。這幾句詩寫得有聲有色,極富層次,景物參差變化,是詩中最為精彩的部分。第三部分后六句,寫詩人感情的變化,詩人觀看了池園的早春之景,抑郁的心情發生變化,自己感覺到離群索居已久,難于安心。這首詩作者充分運用典故,語句清新,寫景細致、生動,結構也較為嚴謹,是謝詩中的一篇杰作。湯惠休說:“謝詩如清水出芙蓉”,以這首詩來看,實在是精確恰當。
上一篇:《漢魏六朝詩歌·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