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題目一作《別東魯諸公》,作于天寶四年(745),李白由山東南游吳越,天姥山是浙江的名山,李白很神往。他在即將登臨吳越名山勝水時,激起了對天姥山的憧憬。于是寫了這首詩,展示詩人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性格和豪邁氣概。
原文
??驼勫?,煙濤微茫信難求②。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③。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④。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⑤。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⑥。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⑦。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⑧。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⑨。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⑩。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⑪。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⑫。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⑬。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⑭。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⑮。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⑯。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⑰。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⑱。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⑲。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注釋
①天姥:山在今浙江省新昌縣東。吟:詩體名,歌行體的一種。 ②海客:來自海外的客人。瀛洲:傳說中的神山名,在東海上。微茫:模糊不清貌。 ③云霓:一作云霞。明滅:時隱時現。 ④拔:超。掩:蓋過。赤城:即赤城山,為天臺山南門,因土色皆赤,狀似云霞,望之似城堞而得名。 ⑤天臺:山名,在浙江省天臺縣東北。此:指天姥山。東南傾:向東南傾倒。 ⑥因之:因越人的談話。吳越:偏指越,偏義復詞。 ⑦剡溪:即曹娥江上的上游。在今浙江嵊縣。溪水清冽,山川清麗。 ⑧謝公處:謝靈運游天姥,曾在剡溪投宿。 ⑨謝公屐:謝靈運所特制的登山木鞋,鞋底裝有活動的屐齒。上山去前齒,下山去后齒。青云梯:高峻入云的山路。 ⑩天雞:《述異記》:東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之雞皆隨之鳴。 ⑪殷:形容聲音宏大。層巔:一層比一層高的山峰。 ⑫列缺:閃電。霹靂:雷聲。 ⑬洞天:道家稱神仙所居之處曰洞天。石扇:一作石扉,石門。訇然:聲音很大。 ⑭青冥:天空。金銀臺:神仙所居的宮闕。 ⑮云之君:即云神。這里泛指從云中下降的神仙。 ⑯回車:拉車。列如麻:極言其多。 ⑰ 悸:心驚?;校荷袂椴欢ǖ臉幼印?⑱覺:醒。向來:前一晌,指夢境中。煙霞:夢游中的幻境。 ⑲君:東魯友人。去兮:一作去時。白鹿:傳說中仙人的坐騎。
賞讀
從“??驼勫蕖钡健皩Υ擞箹|南傾”寫詩人入夢的緣由。前四句寫“瀛洲”“信難求”,“天姥”“或可睹”,詩人用“瀛洲”來陪襯“天姥”,讓人對天姥神往,并借海外仙山給天姥山披上神秘的色彩。后四句極力寫天姥山的氣勢,它高大連天,勢拔五岳,詩人又用四萬八千丈的天臺山陪襯,夸張表現了天姥山的磅礴氣勢和參天高度,自然引出下面的夢游。
“我欲因之夢吳越”到“失向來之煙霞”寫夢游天姥山的經過。因為詩人有夢游愿望,所以一入夢境,就一夜飛渡,來到了謝靈運登山的剡溪,并以這里作為攀登天姥山的出發點。詩人著謝公屐,登青云梯,看到大海日出,聽到天雞啼鳴,在夢中開始對天姥山的游歷,時間是從早晨到日落。在令人驚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中,“丘巒崩摧”后一個神仙世界出現了:住在金銀臺里的仙人們,以云霞為衣,以長風為馬,虎為之鼓瑟,鸞為之駕車,密密麻麻奔赴仙會。這是詩人夢游境界的高潮,也是詩人理想中的樂土,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把他追求的理想展現在我們面前。可是好夢不長,“魂悸以魄動”寫詩人夢醒了,起身一看,只有枕席,剛才夢中的神仙洞天已不存了,詩人只有“長嗟”了,反映了詩人回到現實的痛苦心情。
“世間行樂亦如此”到詩最后寫詩人夢醒之后的感慨?!耙嗳绱恕薄皷|流水”表現了詩人對世事的看法,騎白鹿、訪名山、離諸公是詩人對今后的打算;不摧眉折腰事權貴,體現了詩人傲岸堅強、決不妥協的處世態度。特別是最后兩句,畫龍點睛,揭示主題,顯示了作者的反抗精神和豪邁氣概。
這首詩使用了大膽的幻想,利用想象和夸張手法加以體現,體現了李白浪漫主義的創作風格。語言流暢、自然,有強烈的感染力。
上一篇:《漢魏六朝詩歌·陶淵明·桃花源詩》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