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①一絕》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杜牧是個在文學、政治、軍事各方面都有研究,渴望為國家作出貢獻的人。大中四年(850)秋他在京城任吏部員外郎,投閑置散,無法施展抱負,因此請求出任外郡。由吏部員外郎出任湖州剌吏,行前寫下此詩。這首詩既有自嘲,又有懷古,流露出作者政治上的失意及對太平盛世的向往,并抒發懷才不遇的感嘆。
原文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②。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③。
注釋
①吳興:吳興郡,潮州別名,即今浙江省湖州市。 ②清:清平時世。這是反語,實際上當時朝政混亂,朝中牛李黨爭激烈。味:指閑、靜的趣味。閑愛句:指自己不得不這樣打發日子。 ③把:拿著。麾(huī):指揮用的旗子。江海:湖州北依長江,東臨東海。昭陵:這里借望昭陵追緬太宗英武,恨自己生不逢時。
賞讀
詩開篇便點明時事清明,無法施展才能,更何況自己無能,所以便以“有味”來遮拙;接下來詩人說明“有味”的“味”是什么?“閑愛孤云靜愛僧”便是其味。三句寫詩人將到外地就任。因漢時大守一車兩幡,幡即為麾旗之類,而唐時刺史略相當于太守,故此詩人以一麾代太守。末句寫詩人登樂游原望一望昭陵,這里點題,也收尾。
這首詩語句,意義深刻,值得細品。開頭詩人便言“清時”,當時長安朋黨爭權,宦官專權,中央與地方藩鎮及少數民族政權之間時有戰爭,怎能為“清時”?這如不是統治者以“清時”自夸,就是詩人反語,亦或是詩人言看清時局了吧。再看詩人言“無能”,當時那樣的時局以詩人之才而無用武之地,當時那樣的時局,這不能說是詩人無能,那無能者應該是誰?此句語氣似詩人自評,但這語氣陰怪,似有所指。
末尾一句突然而止,意義頗多:放著京官不做求外任,詩人自有很多感慨;有才不用,難以建功立業,心中有對不起先祖之感,詩人借望昭陵寄托自己對先祖的祭吊之意,有才而無用武之地,詩人嘆生不逢時,更懷念先皇時代的“清明”;以當時的“清明”去奏明太宗英魂,讓太宗知道后世該有多不肖,凡此種種感懷都凝在這一句“樂游原上望昭陵”里了。
這首詩絕不是自己無才無用和生不逢時的慨嘆,而是對統治者不重人材的強烈憤恨。全詩寫得深刻、簡煉、沉郁含蓄,是一首“舉重若輕”的優秀作品。
上一篇:《唐詩·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李白·將進酒》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