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散曲《岳鄂王墓》原文與翻譯、賞析
[元] 趙孟頫
鄂王墳上草離離②,秋日荒涼石獸危③。
南渡君臣輕社稷④,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注釋〕
①本篇選自趙孟頫《松雪齋文集》。岳鄂王,即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宋寧宗時被追封為鄂王。其墓在今杭州西湖畔。②離離,繁盛的樣子。③石獸,指墓前獸像石刻。危,高。④社稷,此借指北方淪陷國土。
〔分析〕
借史詠懷是中國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種作詩手法。趙孟頫的這首《岳鄂王墓》詩,通過憑吊南宋抗金將領岳飛墓,抒發了作者深沉的亡國之痛。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北宋末年投軍。后從開封尹兼東京留守宗澤,與金人戰有功,任統制。宋高宗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授鎮寧崇信軍節度使。十年,授少保兼河南北諸路招討使,大敗金兵。時高宗和宰相秦檜與金議和,下令退兵。岳飛回到臨安(今浙江杭州,當時為南宋國都)后,被解除兵權。不久被誣謀反,遭殺害。宋寧宗時追封為鄂王。
在詩的開頭,作者就向我們展示他所目睹的岳飛墓秋日荒涼的情形。“離離”,這里有紛披繁茂的意思。墳頂上長滿了枯黃的雜草,在秋風中輕輕地搖曳。而那些用石雕刻出來置于陵墓前的動物一動也不動地端立在那里。這是多么凄涼而又蕭森的景象。石獸本來就是沒有生命的動物,詩句用“危”字突出了它的刻板、僵化的形態,增添了憑吊的肅穆的氣氛。這兩句不僅描繪了詩人所目睹的情景,而且明顯地傳達出他哀悼的心情。詩人的心在顫抖、哭泣,昔日一度名聲赫然、屢立戰功的抗金名將,如今卻永遠安息了,陪伴他的只是一把把荒草和一頭頭石獸。這憂傷、哀慟的詩意流露出悲憤的責問,為何名將會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
詩的三、四兩句則作了明確的回答。原來對所造成的國亡家破的局面,南宋的君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他們面對著金兵,不是采取抵抗的策略,而是輕易地將國家百姓置于腦后,南渡奔逃,茍且偷安。而那些生活在金兵統治下的中原地區的父老百姓,卻日夜翹首盼望著宋朝官軍能收復淪陷的地區。一面是南宋君臣的軟弱偷安,一面是中原百姓的期待,詩人將兩者進行比較,在客觀的敘述中流露出對偏安一隅的南宋君臣的譴責。
詩的五、六兩句,詩人直抒胸臆,進一步表達其亡國之痛和無可奈何的沒落心情。抗金英雄早已魂歸黃泉,天下南北分割也成了定局,大勢已去,追悔莫及。身為宋宗室卻出仕元朝的詩人,在這兩句詩中流露出悔恨、內疚而又恥辱的情緒,語氣顯得哀婉動人。
詩的最后兩句,則是把詩人傷感的情緒推向高潮。面對著西湖秀麗的山水風景,詩人心中的哀痛不但未能消釋,而且反而顯得更加強烈。把詩人的哀傷注入西湖的景色中,這是一種正反相襯的藝術手法,目的是為了強調詩人情感激烈的程度。
全詩感情深沉、真摯、波瀾起伏,避免了一般詠史詩空泛、矯作的弊病。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詩詞·散曲《山鬼》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文言小說·戲曲《席方平》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