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詩歌·屈原·國殤》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見于《九歌》,是一首祭祀為國犧牲的將士的詩。詩歌雖然敘寫了一場失敗的戰爭,卻非常突出的表現了楚國將士勇猛威嚴的英雄氣概。這首詩的表現手法對后世深有影響。
原文
操吳戈兮披犀甲①,車錯轂兮短兵接②。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③,左驂殪兮右刃傷④。
霾兩輪兮縶四馬⑤,援玉枹兮擊鳴鼓⑥。
天時懟兮威靈怒⑦,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⑧。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⑨!
注釋
①吳戈:吳地所產的戈。取其鋒利。犀甲:犀牛皮甲。 ②轂(gǔ):輪軸。 ③躐(liè):踐踏。行:行列。 ④驂:車駕外側的馬。殪(yì):倒地而死。右:右驂。 ⑤霾:埋。縶(zhí):絆住。 ⑥玉枹(fú):玉飾的鼓槌。 ⑦懟:落。一作“墜”。 ⑧懲(chéng):悔恨。 ⑨魂魄毅:一作“子魂魄”。
賞讀
楚國自楚懷王后期,曾與秦國多次交戰,結果都是秦勝而楚敗。雖然連遭敗績,可楚人復仇情緒卻更加強烈。這首祭歌就反映了楚國將士同仇敵愾的情緒和忠勇的愛國精神。
詩的前半部分描寫了戰斗的激烈場面,將士英勇拼殺的情景。詩人先從車轂交錯,短兵相接的近景寫起,然后展示出戰爭全景,通過描寫敵人強大,來展示楚人的奮勇。接著利用局部特寫,表明戰爭的失利,表現楚將的英勇無畏。最后又是對戰后戰場全景的描繪。詩的前半部分由分到總的兩次描寫,有聲有色的表現出戰場的悲壯慘烈。這首詩描寫的是一場失敗的戰爭,是楚國當時政治、軍事形勢的真實反映。詩的后半部分正面抒發對為國犧牲將士的歌頌之情。贊美他們慷慨出征,死而無悔,生命終結而精神不倒,可殺不可侮的高尚節操,詩人設想他們在死后也將成為鬼雄。
這首詩句式整齊,節奏鏗鏘有力。全詩全用白描手法,明白直露。它所采用的以敵人的強大反襯將士英勇的寫法,常被后世人效法。
上一篇:《漢魏六朝詩歌·張衡·四愁詩》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清朝詩歌·吳偉業·圓圓曲》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