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璿玉致美〔2〕,不為池隍之寶〔3〕;桂椒信芳〔4〕,而非園林之實。豈其深而好遠(yuǎn)哉!蓋云殊性而已〔5〕。故無足而至者,物之藉也〔6〕;隨踵而立者〔7〕,人之薄也。若乃巢高之抗行〔8〕,夷皓之峻節(jié)〔9〕,故已父老堯禹〔10〕,錙銖周漢〔11〕;而綿世浸遠(yuǎn)〔12〕,光靈不屬〔13〕,至使菁華隱沒〔14〕,芳流歇絕,不其惜乎!雖今之作者〔15〕,人自為量〔16〕,而首路同塵〔17〕,輟涂殊軌者多矣〔18〕。豈所以昭末景、泛馀波〔19〕!
有晉征士尋陽陶淵明〔20〕,南岳之幽居者也〔21〕,弱不好弄〔22〕,長實素心〔23〕,學(xué)非稱師〔24〕,文取指達(dá)〔25〕。在眾不失其寡,處言愈見其默。少而貧病,居無仆妾。井臼弗任〔26〕,藜菽不給〔27〕。母老子幼,就養(yǎng)勤匱〔28〕。遠(yuǎn)惟田生致親之議〔29〕,追悟毛子捧檄之懷〔30〕。初辭州府三命〔31〕,后為彭澤令〔32〕。道不偶物〔33〕,棄官從好。遂乃解體世紛〔34〕,結(jié)志區(qū)外〔35〕,定跡深棲〔36〕,于是乎遠(yuǎn)。灌畦鬻蔬〔37〕,為供魚菽之祭〔38〕;織緯蕭〔39〕,以充糧粒之費(fèi)。心好異書,性樂酒德〔40〕,簡棄煩促〔41〕,就成省曠〔42〕。殆所謂國爵屏貴〔43〕,家人忘貧者與〔44〕?有詔征為著作郎,稱疾不到。春秋若干〔45〕,元嘉四年月日〔46〕,卒于尋陽縣之某里〔47〕。近識悲悼,遠(yuǎn)士傷情,冥默福應(yīng)〔48〕,嗚呼淑貞〔49〕。
夫?qū)嵰哉C華,名由謚高〔50〕,茍允德義〔51〕,貴賤何算焉。若其寬樂令終之美〔52〕,好廉克己之操,有合謚典〔53〕,無愆前志〔54〕。故詢諸友好,宜謚曰靖節(jié)征士。其辭曰:
物尚孤生〔55〕,人固介立〔56〕,豈伊?xí)r遘〔57〕,曷云世及〔58〕?嗟乎若士〔59〕,望古遙集。韜此洪族〔60〕,蔑彼名級〔61〕。睦親之行,至自非敦〔62〕;然諾之信〔63〕,重于布言〔64〕。廉深簡絜〔65〕,貞夷粹溫〔66〕,和而能峻,博而不繁。依世尚同〔67〕,詭時則異〔68〕,有一于此,兩非默置〔69〕。豈若夫子,因心違事〔70〕,畏榮好古,薄身厚志。世霸虛禮〔71〕,州壤推風(fēng)〔72〕。孝惟義養(yǎng)〔73〕,道必懷邦〔74〕。人之秉彝〔75〕,不隘不恭〔76〕。爵同下士,祿等上農(nóng)〔77〕。度量難鈞〔78〕,進(jìn)退可限〔79〕。長卿棄官〔80〕。稚賓自免〔81〕。子之悟之,何悟之辯〔82〕?賦詩歸來〔83〕,高蹈獨(dú)善〔84〕。亦既超曠,無適非心〔85〕。汲流舊〔86〕,葺宇家林〔87〕。晨煙暮藹,春煦秋陰。陳書輟卷〔88〕,置酒弦琴〔89〕。居備勤儉,躬兼貧病。人否其憂〔90〕,子然其命〔91〕。隱約就閑〔92〕,遷延辭聘〔93〕。非直也明〔94〕,是惟道性〔95〕。糾纏斡流〔96〕,冥漠報施〔97〕。孰云與仁?〔98〕實疑明智。謂天蓋高〔99〕,胡愆斯義〔100〕?履信曷憑?思順何置〔101〕?年在中身〔102〕,疚維痁疾〔103〕。視死如歸,臨兇若吉。藥劑弗嘗,禱祀非恤〔104〕。愫幽告終〔105〕,懷和長畢。
嗚呼哀哉!敬述靖節(jié),式尊遺占〔106〕。存不愿豐,沒無求贍〔107〕。省訃卻賻〔108〕,輕哀薄斂。遭壤以穿〔109〕,旋葬而窆〔110〕。嗚呼哀哉!深心追往,遠(yuǎn)情逐化〔111〕。自爾介居〔112〕,及我多暇。伊好之洽,接閻鄰舍〔113〕。宵盤晝憩,非舟非駕。念昔宴私,舉觴相誨〔114〕。獨(dú)正者危,至方則礙。哲人卷舒〔115〕,布在前載〔116〕。取鑒不遠(yuǎn),吾規(guī)子佩〔117〕。爾實愀然〔118〕,中言而發(fā)〔119〕,違眾速尤〔120〕,迕風(fēng)先蹙〔121〕。身才非實〔122〕,榮聲有歇。睿音永矣〔123〕,誰箴余闕〔124〕?嗚呼哀哉!仁焉而終,智焉而斃〔125〕。黔婁既沒〔126〕,展禽亦逝〔127〕。其在先生,同塵往世〔128〕。旌此靖節(jié)〔129〕,加彼康惠〔130〕。嗚呼哀哉!
【注 釋】
〔1〕陶征士:指陶淵明。 誄(lěi):哀悼文的一種,主要羅列死者的生平德行和事跡。
〔2〕璇(xuán)玉:美玉。 致美:極美。
〔3〕池隍:護(hù)城河。
〔4〕桂椒:兩種做香料的植物。
〔5〕殊性:特殊的習(xí)性。
〔6〕藉:憑借。
〔7〕踵:腳后跟。
〔8〕巢高:巢,巢父,相傳為堯時的隱士;高,伯成子高,相傳為禹時的隱士。 抗行:高尚的品行。
〔9〕夷皓:指伯夷和商山四皓。商山四皓,指秦末的四個隱士,即夏黃公、里、綺里季、東園公四人。 峻節(jié):高峻的節(jié)操。
〔10〕父老堯禹:即以堯禹為父老。父老,此指普通老百姓。
〔11〕錙銖周漢:即輕視周朝、漢朝之意。 錙銖:古代的兩種重量單位,二十銖為一兩,六銖為一錙。此處有輕視的意思。
〔12〕綿世浸遠(yuǎn):近代漸遠(yuǎn)。 綿,連綿。 浸,漸。
〔13〕光靈不屬:光靈,比喻盛德。 不屬,不連接。指后繼無人。
〔14〕菁華:精粹。此指隱士們的高尚節(jié)操。
〔15〕作者:指隱士。
〔16〕量:限度。
〔17〕首路:出發(fā)上路。
〔18〕輟途:半途而廢。 殊軌:走不同的道路,即分道揚(yáng)鑣之意。
〔19〕昭、泛:此處是發(fā)揚(yáng)光大之意。 末景、余波:比喻前代隱士的高風(fēng)亮節(jié)。
〔20〕尋陽:郡名,治在今九江西南。
〔21〕南岳:此指廬山,在陶淵明家鄉(xiāng)之南。陶詩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正謂此山。
〔22〕弱:幼年。 弄:嬉戲。
〔23〕長:年長。 素心:襟懷淳樸。
〔24〕稱師:標(biāo)榜師法。
〔25〕指:宗指。
〔26〕井臼弗任:身體難以承受汲水、舂米此類的操勞。 井臼,指汲水和舂米。
〔27〕藜:一種野菜。 菽:豆子。
〔28〕就養(yǎng):指奉養(yǎng)父母。 勤:勞。 匱:竭。
〔29〕惟:思。 田生:指田過,戰(zhàn)國時齊國人。齊宣王曾問田過:君與父誰重:田過回答:父比君重,因為事君為了得爵祿,爵祿是為了養(yǎng)親。 致親:盡心贍養(yǎng)父母。
〔30〕毛子:指毛義。東漢人。母親在時,得到官府征召,他高興地應(yīng)征,等母親死后,他便不再出仕了。 檄:政府征召的文書。
〔31〕三命:指多次征召。
〔32〕彭澤:縣名,在今江西九江地區(qū)。
〔33〕道:指陶淵明的品德操守。 偶物:與世俗相和諧。
〔34〕解體:此處是擺脫之意。 世紛:世俗的紛擾。
〔35〕結(jié)志:堅定志向。 區(qū)外:人世之外。
〔36〕定跡深棲:隱居山林,遠(yuǎn)離人世。
〔37〕鬻(yù):賣。
〔38〕供:充,用做。 魚菽之祭:用魚與豆祭祀祖先,簡單粗略,以表其意。此乃貧寒之家的祭品。
〔39〕(qù):鞋頭上一種鉤形的東西,可以穿系鞋帶。 緯蕭:把蒿草編織成席箔。
〔40〕酒德:晉劉伶著有《酒德頌》,以飲酒為德,后遂以酒德指飲酒的品德。
〔41〕簡:省略。 煩促:世俗的糾纏與狹窄心胸。
〔42〕就成:成就。 省曠:簡約曠達(dá)。
〔43〕國爵屏貴:拋棄富貴榮華與國家爵仕。 屏:拋棄。
〔44〕家人忘貧:有修養(yǎng)的人,能使家人忘掉貧窮。
〔45〕春秋:指年歲。 若干:一作“六十有三”。
〔46〕元嘉四年:元嘉,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
〔47〕某里:一作“柴桑里”。
〔48〕冥默福應(yīng):即福應(yīng)冥默,指天道不明。 冥,渺茫、黑暗。 默,沉默,沒有反映。 福應(yīng),謂行善得福,是天對人的報應(yīng)。
〔49〕淑貞:淑,善;貞,正。
〔50〕謚:古帝王、貴族、大臣、士大夫,依其生前事跡給予稱號。
〔51〕充:確實符合。
〔52〕令終:善終。
〔53〕謚典:指謚法條文。《謚法》曰“寬樂令終曰‘靖’,好廉自克曰‘節(jié)’”。
〔54〕愆:違背。 前志:前人書志,指《謚法》。
〔55〕尚:崇尚。 孤生:獨(dú)立而生。
〔56〕固:固守,堅持。 介立:耿直獨(dú)立。
〔57〕時遘:隨時遇到。
〔58〕曷:同“何”。 世及:代代都有。
〔59〕士:指陶淵明。
〔60〕韜:隱藏不露,不炫耀。 洪族:大族。陶淵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過大司馬。
〔61〕蔑:蔑視。 名級:指貴族階層。
〔62〕敦:勉力,勉強(qiáng)。
〔63〕然諾:履行諾言。
〔64〕布言:指季布之言。 季布:漢初大臣,以信義聞名關(guān)中,當(dāng)時有“得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的諺語。
〔65〕廉:方正。絜:同“潔”。
〔66〕貞:正。 夷:平。 粹:純而不雜。 溫:和。
〔67〕依世:牽就世俗。 尚同:與旁人茍同。
〔68〕詭時:違背時俗。
〔69〕默置:默然置之,指對一切事物保持一種超然態(tài)度。
〔70〕因心:順從自己的本愿。 違章:委棄世事。
〔71〕世霸:當(dāng)時的霸者,指當(dāng)權(quán)的大官。 虛禮:指對陶淵明虛心以禮相待。
〔72〕州壤:指州縣地方。 推風(fēng):推崇陶淵明的高風(fēng)亮節(jié)。
〔73〕義養(yǎng):合乎禮義奉養(yǎng)父母。
〔74〕懷邦:懷念自己的家鄉(xiāng)。
〔75〕人:指陶淵明。 秉彝:即指秉性。
〔76〕隘:指疾惡過甚,不能容人。 不恭:指對人態(tài)度惡劣。
〔77〕以上二句言陶淵明位卑祿薄。
〔78〕度量難均:指度量宏大,不易測量。
〔79〕進(jìn)退:出仕和隱居。 限:指有操守。
〔80〕長卿:指司馬相如,漢代著名賦家,字長卿。曾因病辭官。
〔81〕稚賓:指邭相,漢代人,字稚賓,屢次因病辭官。
〔82〕辯:同“辨”,指對上述道理懂得非常清楚。
〔83〕詩:一作“辭”。 歸來:指《歸去來辭》。
〔84〕高蹈:歸隱田園。 獨(dú)善:即“獨(dú)善其身”的略語。
〔85〕以上二句言,心胸已曠達(dá),無往不隨心,即隨處感到舒暢。 適:往。
〔86〕汲流:汲水。 舊:往日游歷的山丘。
〔87〕葺宇:修理房屋。 家林:家鄉(xiāng)的林園。
〔88〕輟:通“掇”,拾取,此處為打開之意。
〔89〕弦琴:彈琴。
〔90〕否:惡,討厭,有不堪忍受之意。
〔91〕然:安于。
〔92〕隱約:窮困。
〔93〕遷延:退避。
〔94〕非直:不只,不僅。
〔95〕道性:此處指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一種品性。
〔96〕糾(mò):原指三股線擰成的繩子,此處當(dāng)“纏繞”解。 斡(wò)流:旋轉(zhuǎn)流動。
〔97〕冥漠:渺茫。 報施:謂“上天”給予人“報應(yīng)”。
〔98〕孰:誰。 與:贊許。 仁:指仁人。
〔99〕此句語出《詩經(jīng)·小雅·正月》,其中云:“謂天蓋高,不敢不跔。”
〔100〕胡:何,為什么。 諐(qiān):違反。 斯義:指天道與仁的道理。
〔101〕此二句針對《周易》而言,《周易·系辭》上:“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乎思順。” 履:履行。
〔102〕中身:指五十歲上下。
〔103〕疢(chèn):傷風(fēng)感冒一類的熱病。 痁(shàn)虐疾。
〔104〕恤:顧。
〔105〕傃(sù)幽:走向死亡。
〔106〕式:發(fā)語詞。 尊:同“遵”。遺占:遺囑。 占:口述的話。
〔107〕贍:豐足。
〔108〕訃告:告喪的信。 賻(fù):送喪的禮物。
〔109〕遭壤:隨便找一塊地方。 穿:指挖墳穴。
〔110〕旋:立刻。 (biǎn):埋葬。
〔111〕化:變化,此處指死去的人。
〔112〕介居:獨(dú)居,隱居。
〔113〕接閻:指居住相近。 閻,閭里。
〔114〕誨:教誨,此處指陶淵明勸顏延之的話。
〔115〕哲人:指才能見識超群的人。 卷:退隱。 舒:仕進(jìn)。
〔116〕前載:指前人的記載。
〔117〕規(guī):規(guī)勸。 子:指顏延之。 佩:佩戴,引申為牢記之意。
〔118〕愀然:憂慮的樣子。
〔119〕中言:指肺腑之言。
〔120〕違眾:與眾人相違背。 速尤:加快怨恨的到來。
〔121〕遷風(fēng):逆風(fēng)。 蹙(jué):倒下。此指被摧折。
〔122〕身才:指人的自身和聰明才智。 實:堅實可靠。
〔123〕睿:明哲的言論。 永:此指永別。
〔124〕箴:規(guī)勸。 闕:過失。
〔125〕以上二句慨嘆自古仁智圣賢之人,均不免于一死。
〔126〕黔婁:春秋時高士,死后其妻謚其為“康”。
〔127〕展禽:春秋時魯國大夫,品行高尚,封邑名“柳下”,謚為“惠”,故亦稱其為“柳下惠”。
〔128〕此句言陶淵明與古代賢士同道。
〔129〕旌:表彰。
〔130〕加:超過。
【賞 析】
顏延之與陶淵明為忘年之交。陶淵明長顏延之十九歲。顏延之任始安太守時,路經(jīng)潯陽,常在陶淵明家飲酒、談?wù)摚嘀跎睢K栽谔諟Y明死后,顏延之滿懷感情,寫下了本文。此文以四言韻語寫成,哀聲發(fā)自肺腑,深情注之筆端。全文情感真摯,氣格高邁,雖用駢體行文,卻能摒除虛夸諛美之風(fēng),寫出了陶淵明獨(dú)特的精神風(fēng)貌,所以歷來被推崇為誄文中典范之作。
上一篇:駢文《陋室銘》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駢文《陶淵明集序》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