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大酺 春雨》
對宿煙收,春禽靜,飛雨時鳴高屋。①墻頭青玉旆,洗鉛霜都盡,嫩梢相觸。②潤逼琴絲,寒侵枕障,蟲網吹黏簾竹。③郵亭無人處,聽檐聲不斷,困眠初熟。④奈愁極頓驚,夢輕難記,自憐幽獨。行人歸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車轂。⑤怎奈向、蘭成憔悴,衛玠清贏,等閑時、易傷心目。⑥未怪平陽客,雙淚落、笛中哀曲。⑦況蕭索、青蕪國。⑧紅糝鋪地,門外荊桃如菽。⑨夜游共誰秉燭?⑩
【注釋】 ①宿煙收:語出唐·劉禹錫《登陜州城北樓卻寄京都親友》詩:“塵息長道白,林清宿煙收。”宿煙:隔夜的煙霧。②旆:古時旗幡之末形如燕尾的垂旒。青玉旆:喻指竹枝。鉛霜:這里指竹枝上的籜粉。③潤逼琴絲:語本漢·王充《論衡》:“天且雨,螻蟻徙,丘蚓出,琴瑟緩,固疾發,此物為天所動之驗也。”這里指天雨空氣潮濕,使得原來繃緊的琴弦變松弛了。④郵亭:驛館旅舍。⑤流潦:路上的積水。轂(gu古):車輪中心有窟窿可以插軸的部分,這里代指車輪。⑥怎奈向:即怎奈、無奈之意。向:語尾助詞,無實際意義。蘭成:北周作家庾信的小字;庾信本南朝官員,出使北方被羈留,遂作《哀江南賦》,又有《愁賦》等。“衛玠”句:衛玠,晉人,據《世說新語·容止》:“衛玠從豫章下都,人久聞其名,觀者如堵墻。玠先有贏疾,體不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玠。” ⑦“未怪”二句:東漢馬融性好音樂,能鼓琴吹笛,獨臥平陽時,聽客舍有洛陽客吹笛,因念離京已逾年,不覺悲從中來,遂作《長笛賦》。這里以馬融思念京城自比。⑧青蕪國:指雜草叢生的地區,語本唐·溫庭筠《春江花月夜詞》:“《玉樹》歌闌海云黑,花庭忽作青蕪國。” ⑨紅糝(san散):指落花(糝:泛指散粒狀的物品);語出唐·韓愈《送無本師歸范陽》詩:“始見洛陽春,桃枝綴紅糝”。荊桃:櫻桃的別稱。菽:豆類。這句指櫻桃已結出豆大的果實。⑩“夜游”句:化用《古詩十九首》:“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譯文】 清早起來,我看見昨夜的霧氣已經飄散。樹上的鳥兒靜悄悄的,只聽高高的屋頂上不時傳來沙沙的聲響,好一陣飛雨灑下了九天!墻頭的竹枝象青色的玉旆一般搖動,枝上的籜粉被雨水沖洗得一絲兒不見。嫩嫩的枝梢來回地輕輕碰觸,隨風震顫。潮濕的空氣把琴弦浸得松緩,陣陣春寒透過屏風向枕席彌漫。風兒吹來,蟲網頓時黏滿了竹簾。我住在寂靜無人的旅館里,聽著屋檐滴水綿延不斷。單調的聲音使我犯困,不一會我又沉沉酣眠。怎奈我十分愁悶睡不長久,頓時間驚醒過來再難合眼。剛才依稀作了個什么夢已經記不清,我不禁感嘆著自己的幽寂孤單!
我此時已是歸心似箭,但最先擔心的是雨天旅行不方便:路上到處積滿了臟水,要驅車前進受害真不淺。我感到無可奈何,覺得自己象庾信那樣因思鄉而憔悴不堪,又象衛玠那樣身體清瘦容顏慘淡。現在我即使遇到很平常的情況,也竟然會十分多愁善感。這就難怪當年客居平陽的馬融,寫作那篇思念親友的《長笛賦》時要熱淚漣漣。何況我的周圍一下變成了蕭條冷落的雜草庭院,地上早已被落花鋪滿。門外的櫻桃綠葉成陰,豆大的果實星星點點。啊,此時此地我縱然想秉燭夜游,又有誰能前來做伴?
【集評】 宋·王灼:“前輩云:‘《離騷》寂寞千年后,《戚氏》凄涼一曲終’。《戚氏》,柳(永)所作也。柳何敢知世間有《離騷》,惟賀方回、周美成時時得之。賀《六州歌頭》、《望湘人》、《吳音子》諸曲,周《大酺》、《蘭陵王》諸曲最奇崛。”(《碧雞漫志》卷二)
宋·沈義父:“詞中用事使人姓名,須委曲得不用出最好。清真詞多要兩人名對使,亦不可學也。如……《大酺》云:‘蘭成憔悴,衛玠清贏’……之類是也。”(《樂府指迷》)
明·李攀龍:“‘自憐幽獨’,又‘共誰秉燭’,如常山蛇勢,首尾自相擊應。”(《草堂詩余雋》)
清·許昂霄:“通首俱寫雨中情景。”(《詞綜偶評》)
清·譚獻:“‘墻頭’三句,辟灌皆有賦心。前周后吳,所以為大家也。‘行人’二句,亦新亭之淚。‘況蕭索’下,一句一折,一步一態,然周昉美人,非時世妝也。”(《譚評詞辨》卷一)
清·陳銳:“清真詞《大酺》云:‘墻頭青玉旆’,‘玉’字以入代平。下文云“‘郵亭無人處’,句法皆四平一仄。夢窗此句第四字亦用入聲,守律之嚴如此,今人則胡亂用之矣。”(《袌碧齋詞話》)
近代·梁啟超: “‘流潦妨車轂’句,托想奇拙,清真最善用之。”(《藝蘅館詞選》乙卷引)
現代·唐圭璋:“此首因春雨而有感。起三句,點春雨。‘墻頭’三句,寫屋外景;‘潤逼’三句,寫屋內景,皆于靜中會得。‘郵亭’三句,寫聽雨入夢;‘奈愁極’三句,寫雨驚夢醒,皆足見雨聲之繁,與獨處之愁。換頭抒思歸之情。‘怎奈向’三句一轉,言歸去不得,觸景傷感。‘傷心目’三字,是全篇主腦,與《瑞龍吟》之傷離意緒相同。‘未怪’二句,言傷極而淚落。‘況蕭索’三句,重述雨景。‘夜游’與‘自憐幽獨’相應,余情凄絕。”(《唐宋詞簡釋》)
【總案】 此詞當是作者離開汴京赴外任、在驛館住宿逢春雨時所作。南宋王灼稱,清真詞中有《離騷》,并舉此詞為例。我們玩味此詞可知,王灼之所以比之為《離騷》,乃是詞中對景傷懷,有較濃的眷顧京國之意。作者用了東漢馬融《長笛賦》之典,顯然是以其人離京逾年,客居平陽,自傷仕途坎坷,聞笛興悲的經歷自比。“傷心目”三字是一篇主腦。全詞因雨興悲,通首寫雨景觸發的愁悶,情景如水乳交融。
上一篇:柳永《夜半樂》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張先《天仙子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