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八聲甘州 靈巖陪庾幕諸公游》
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②幻蒼崖云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③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④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⑤ 宮里吳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⑥問蒼波無語,華發奈山青。水涵空、闌干高處,送亂鴉、鈄日落漁汀。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云平。⑦
【注釋】 ①靈巖:山名。在蘇州西南角。上有春秋時吳宮遺跡。庾幕:幕府僚屬之美稱。典出《南史·庾杲之傳》載王儉以杲之為衛將軍長史,“安陸侯蕭緬與儉書曰:‘盛府元僚,實難其選。庾景行(杲之字)泛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時人以入儉府為蓮花池,故緬書美之。”庾幕,本此。此處指蘇州倉臺幕府。②“渺空煙”句:長空無云,四望空闊無邊。青天墜長星:謂靈巖系天上星辰墜落而成。③“名娃”句,指吳王夫差為西施筑館娃宮事。名娃,指西施。揚雄《方言》卷二:“娃,艷美也。吳、楚、衡、淮之間曰娃。”金屋:《漢武故事》載漢武帝劉徹小時對姑母說:“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殘霸:吳王夫差曾一度爭霸中原,后終為越所破,故云。④箭徑,即采香徑。范成大《吳郡志》卷八《古跡》:“采香逕(徑)在香山之傍,小溪也,吳王種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靈巖望之,一水直如矢,故俗又名箭徑。”酸風:冷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東關酸風射眸子。”“膩水”句:謂花朵也染上脂粉水的香味。膩水,語出杜牧《阿房宮賦》:“渭流漲膩,棄脂水也。” ⑤“時靸 ” (sa撒)二句:上句說當時宮女們步履的聲響不絕,下句說現在只聽到秋風吹打落葉的聲音。靸,拖鞋。陶宗儀《輟耕錄》卷十八《靸鞋》:“西浙之人,以草為履,而無跟,名曰靸鞋。”此處“靸”作動詞用。雙鴛:鴛鴦鞋。廊,指響屧廊。《吳郡志》卷八《古跡》:“響屧廊在靈巖山寺。相傳吳王令西施輩步屧(木底鞋),廊虛而響,故名。”⑥五湖倦客:指范蠡。趙嘩《吳越春秋》卷十《勾踐伐吳外傳》載范蠡輔佐勾踐滅吳后“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適。” ⑦琴臺:在靈巖山西北絕頂,亦吳宮遺跡。
【譯文】 煙空四望,縹緲無限,何其遼遠!不知是何年,青天墜下長星,幻化出這蒼巖云樹?美女藏嬌金屋,吳王霸主宮城。面對采香徑,酸風刺眼,似嗅出特有的余香不盡,怕是宮女當年棄脂膩水染得花草也帶些兒腥。這響屧廊、當年時聞宮女們的足音;如今忽聽得一陣喧響,使我暗心驚,呀,莫非西子她們靸著木屧兒來臨?——哦,原來是廊廡下落葉作秋聲。遙想當吳王宮里醉昏昏,終于被越國乘機來取勝。那范蠡功成身退游五湖,唯獨他才清醒呀清醒!欲問蒼波,它默然不作一聲。我愁思滿腹白發陡生;可奈何,對江上點點數峰青。水涵天光,我倚欄遠望,目送那亂鴉斜日漸沉落漁汀。連連呼朋痛飲,暫莫吊古悲今。且上琴臺這最高處,看云平無際、秋色滿蒼穹。
【集評】 宋·張炎:“如吳夢窗《登靈巖》云‘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云平。’《閨重九》云:“簾半卷帶黃花,人在小樓。”此皆平易中有句法。(《詞源》卷下)
近代·麥孺博:“奇情壯采。”(《藝蘅館詞選》丙卷引)
近代·陳洵: “換頭三句,不過言山容水態如吳王、范蠡之醉醒耳。‘蒼波’承‘五湖’,‘山青’承‘宮里’。獨醒無語,沉醉奈何,是此詞最沉痛處。今更為推演之,蓋惜夫差之受欺越王也。長頸之毒,蠡知而王不知,則王醉而蠡醒矣。女真之猾,甚于勾踐,北狩之辱,奇于甬東;五國城之崩,酷于卑猶位;遺民之憑吊,異于鴟夷之逍遙。而游艮岳,幸樊樓者,乃荒于吳宮之沉湎。北宋已矣,南渡宴安,又將岌岌,五湖倦客,今復何人?一“倩”字有眾人皆醉意,不知當時庾幕諸公,何以對此?”(《海綃說詞’)
近代·俞陛云:“此調起筆警拔,謂奇峰自天際飛來。第三句以‘幻’字點醒之,其筆勢亦如長星墜空也。‘名娃’二句有兒女英雄同歸冥漠之感。其地有箭徑、劍水,故用‘射’字、‘腥’字以映帶之,而歸到響屧,以秋聲寓懷古之意。其下詠吳宮往事,醒醉相形,寫以輕筆,即承以碧山青,發蒼涼之慨。結句四句如霜天曉角,愈轉愈高,宜‘秋與云平’二語,推為警句也。”(《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現代·劉永濟:“由‘呼酒’,‘上琴臺’句,可知上半闋皆在臺上耳目所接,下半闋則由見聞而生感慨,用筆極矯健,如常山之蛇,首尾相應,論章法亦至為細密。可見詞人之筆,無施不可。夢窗不止善寫柔情,而且詠物、吊古之詞,亦多蒼勁之作,不可以一體概其全也”(《微睇寶說詞》)。
現代·唐圭璋:“此首游靈巖詞。……‘問蒼波’以下,空際轉身,將吊古及身世之感盡融入景中。前片所言館娃宮、采香徑、響屧廊,俱已化為烏有,只有山青水碧,亂鴉盤空而已。末句,更轉一境,亦‘更上一層樓’之意,與起句相應。全篇波瀾壯闊,筆力奇橫”(《唐宋詞簡釋》)。
加拿大·葉嘉瑩:“夢窗此詞開端之妙,則在其能忽發天外奇想,以疑問之筆從一己深悲之中,寫出一片千古人生之大惑。”“‘染花腥’三字,‘腥’字較之‘酸’字、‘膩’字尤妙”。“‘腥’字之使用,全為夢窗所獨創。”“夢窗此詞,真所謂超逸沉郁兼而有之也。”(《迦陵論詞叢稿·拆碎七寶樓臺》)。
【總案】 此詞懷古傷今。作者當時沉淪幕僚,心中未嘗不傷時憂國,而靈巖有吳宮遺址,愈加觸景生情。他借古喻今,抒發胸中牢騷愁悶,寫來魄力渾厚,境界闊大,集中罕見。而同時,其慣用的細膩、輕靈、飄忽之筆致亦屢屢出現。如“時靸”二句,類似所謂“時空倒錯”用法,有仙思鬼境之妙。
上一篇:葉夢得《八聲甘州壽陽樓八公山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王質《八聲甘州讀諸葛武侯傳》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