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玉樓春》
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②笙簫吹斷水云開,重按霓裳歌遍徹。③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④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
【注釋】 ①玉樓春:詞調名。《全唐詩·附詞》作〔木蘭花〕,注:“一名〔玉樓春〕,一名〔春曉曲〕,一名〔惜春容〕。” ②晚妝:《全五代詩》又作“曉妝”。初了:初罷。明肌雪:肌膚潔白似雪。魚貫:如魚群游動一樣前后相續。常用如“魚貫而進。”(《三國志·鄧艾傳》) ③霓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舞曲。遍:“大曲各疊,名之曰‘遍’。”(王國維《唐宋大曲考》)大曲有所謂排遍、袞遍及正遍、延遍諸曲。徹:“徹者,入破之末一遍也。”(《宋元戲曲史》)猶終了,樂曲卒章。元稹《連昌宮詞》:“逡巡大遍涼州徹。” ④飄香屑:本指落花。此詞指宮女持香料之屑撒布各處。據傳李后主宮中設主香宮女,專掌焚香及散香屑事。拍闌干:原指聽歌吹時依節奏打拍子。此詞則指醉后心悅神馳、耽溺其中,不禁手拍闌干。
【譯文】 晚上剛剛梳妝打扮好的嬪妃宮女肌膚如雪、光彩艷麗,在春天的宮殿里魚貫而列。鳳簫吹至極致時,其音飄蕩使云水為之開合。悠揚的《霓裳羽衣曲》歌兒唱徹。香料粉屑在春風中飄散,馥郁,彌漫。我禁不住神馳心醉,手拍欄干,耽溺于深切的情味之中。酒闌歌罷歸去時,不要點燃紅燭,要讓馬蹄踏著滿路的如水月色。
【集評】 明·沈際飛:“此駕幸之詞,不同于宮人自敘。‘莫教踏碎瓊瑤’、‘待踏清月夜’,總是愛月,可謂生瑜生亮。”(《南唐二主詞匯箋》引)
明·李于鱗:“上敘鳳輦出游之樂,下敘鸞輿歸來之樂。”(《南唐二主詞匯箋》引)
明·楊慎:“何等富麗侈縱,觀此那得不失江山?”(懺花庵本《草堂詩馀正集》卷二)
明·李廷機:“‘醉拍闌干情味切’,此乃做出宮人愁嘆之狀。”(《新刻注釋草堂詩馀評林》)
明·王世貞:“‘歸時’二句,致語也。”(徐珂《歷代詞選集評》引)
清·徐釚:“李后主宮中未嘗點燭,每至夜則懸大寶珠,光照一室如日中。嘗賦《玉樓春》宮詞云云。王阮亭南唐宮詞云:‘花下投簽漏滴壺,秦淮宮殿浸虛無。從茲明月無顏色,御閣新懸照夜珠。’極能道其遺事。”(《詞苑叢談》卷六)
清·譚獻:“豪宕。”(徐珂《歷代詞選集評》引)
近代·俞陛云:“此在南唐全盛時所作。按霓羽之清歌,爇沈香之甲煎,歸時復踏月清游,洵風雅自喜者;唐元宗后,李主亦無愁天子也。《草堂詩馀》評云:此詞極富貴,而《浪淘沙令》:‘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又極凄惋,則富貴亦一場春夢耳。《霓裳曲》,天寶后散失。南唐昭惠后善歌舞,得其殘譜,審定缺墜,以琵琶奏之,遺曲復傳。故上段結句云‘重按霓裳’。洪芻《香譜》:后主自制帳中香,以丁香沉香及檀麝各一兩,甲香一兩,皆細研成屑,取鵝梨汁蒸乾焚之,芬郁滿室。故下段首句云‘風飄香屑’,殆即帳中香也。其‘清夜月’結句,極清超之致。”(《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這首《玉樓春》作為亡國前的作品,在內容、風格上同亡國后的作品雖有明顯差異,但卻同樣是任縱純真的。詞人寫南唐極盛時宮中歌舞的景象,全以奔放自然之筆,表現俊逸神飛之致。起首寫嬪娥之美之眾,表現出飛揚的意興,同時點出時節與地點。接著寫春殿歌舞之盛。“吹斷”、“重按”,無論鳳簫聲聲飄蕩,還是舞姿翩翩旋轉,皆以“歌遍徹”三字表露無遺。下闋寫春殿香屑飄散、香氣氤氳,聽歌觀舞之人意興更飛揚,不禁神馳心醉、手拍闌干,沉溺其中。末二句尤饒馀味,酒闌歌罷,興猶未已,轉出踏月之意,表現出風流豪邁之襟懷。全詞不假辭藻、不著痕跡,表現一種全無反省和節制的完全耽溺于享樂中的遄飛的意興。誠王國維所謂“神秀也”(《人間詞話》)。
上一篇:吳文英《澡蘭香淮安重午》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姜夔《琵琶仙(黃鐘商)》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