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桂枝香》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①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②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灑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③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④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⑤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⑥
【注釋】 ①故國,指金陵,六朝的舊都,今江蘇南京市。天氣初肅,天氣轉為清肅、蕭索。語本《詩經·七月》:“九月肅霜”。《毛傳》:“肅,縮也,霜降而收縮萬物。”《禮記·月令》亦載“孟秋之月”,“天地初肅”。②“千里”二句,語本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如簇(cu促):象箭頭一樣尖削。簇,同鏃;也可解釋為攢聚、聚集。③星河鷺起:星河即銀河。李白詩《登金陵風凰臺》:“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④“嘆門外”句:語本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 ⑤“六朝”三句:語本竇鞏:《南游感興》“傷心欲問南朝事,惟見江流去不回。日暮春風春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六朝,指吳、東晉、宋、齊、梁、陳六個朝代。⑥“至今”三句,語本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歌曲,陳后主作。《隋書·五行志》:“禎明初,后主作新歌,詞甚哀怨,令后宮美人習而歌之。其辭曰:‘玉樹后庭花,花開不復久。’時人以為歌讖。此其不久兆也。”
【譯文】 我登高眺望遠近景物。舊都金陵呵,已進入蕭瑟晚秋:長江似練,山峰如簇。歸帆遠去,殘陽將沒;西鳳颯颯,酒旗斜出。畫船在云霞中蕩漾,白鷺在水面上飛舞。這迷人景色呵,畫家也難以描摹。
回憶往昔,繁華競逐。可嘆那,隋朝大軍已臨宮門,而陳叔寶后主,還和妃子作樂在樓頭。我登高吊古,徒然感嘆傷情,腦海里縈回著,歷代的盛衰榮辱。六朝舊事,如流水一般消逝。只見那,凄涼云煙,衰枯草木。那堪聞聽,酒樓茶肆中的歌女,至今還在演唱著,《玉樹后庭花》的亡國歌曲。
【集評】 宋·楊湜:“金陵懷古,諸公寄調《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為絕唱,東坡見之,嘆曰:‘此老乃野狐精也’。”(《歷代詩余》一百十四引《古今詞話》)
宋·張炎:“詞以意為主,不要蹈襲前人語意。如東坡中秋《水調歌》、《夏夜洞仙歌》,王荊公金陵懷古《桂枝香》,姜白石《暗香》賦梅,……此數詞,皆清空中有意趣,無筆力者未易到。”(《詞源》卷下)
近代·梁啟超:“李易安謂: ‘介甫文章似西漢,然以作歌詞,則人必絕倒。’但此作卻頡頑清真、稼軒,未可謾詆也。”(《藝蘅館詞選》乙卷引)
現代·唐圭璋:“此首為金陵懷古之詞,以筆力峭勁,為東坡所嘆賞。上片寫金陵之景,下片抒懷古之情。‘登臨送目’四字,籠照全篇。‘正故國’兩句,言時令與天氣。‘千里‘兩句,言山水之美。‘征帆’以下,皆江天景色。換頭,歷述古今盛衰之感。清空一氣。‘門外樓臺’句。用杜牧之‘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詩意。‘六朝’句,用竇鞏詩意。‘商女’句,用杜牧之《泊秦淮》詩意。”(《唐宋詞簡釋》)
【總案】 此詞作于英宗治平四年(1067)知江寧府時,王安石力圖從朝代興亡更替的歷史教訓中,總結出一條千古不易的真理:統治者們如果盡情地“繁華竟逐”,就必然導致“悲恨相續”的亡國慘禍。他“詠史”是為了“傷時”,“哀古”是為了“戒今”,也就是針砭時弊、垂戒后世,希望后人吸取教訓,不蹈六朝國君那樣迅速滅亡的覆轍。這是詩人揮毫落筆不同凡響的奇高之處,也正是這首詞成為詠史詞中千古絕唱的根本原因。
上一篇: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賀鑄《夢相親》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