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①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②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③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④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⑤
【注釋】 ①幾許:多少。②楊柳堆煙:謂層層霧氣籠罩著楊柳。無重數:即無數重。③玉勒雕鞍:代指華麗的車馬。玉勒,鑲有玉飾的馬籠頭,雕鞍,雕有花飾的馬鞍。游冶處:指歌樓妓館。章臺:本是漢代長安城西南街,因唐代許堯佐《章臺柳傳》以章臺為背景寫妓女柳氏故事,后人遂用作游冶之地的代稱。④雨橫(heng):雨勢很猛。⑤亂紅:指落花。
【譯文】 庭院深深,到底深多少?叢叢楊柳籠煙霧,簾幕重重沒法數。金車玉馬停在游樂處,獨處高樓凝神望,怎么也,看不見那章臺路。風狂雨驟,三月將了,黃昏時悄悄地把門掩上,無計把春留住。眼含清淚問花兒,花兒緘默不言語,紛紛飛過秋千去。
【集評】 宋·李清照:“歐陽公作《蝶戀花》,有‘深深深幾許’之句。予酷愛之,用其語作‘庭院深深’數闋,其聲即《臨江仙》也。”(《臨江仙》詞序)
清·毛先舒:“詞家境欲層深,語欲渾成。作詞者大抵意層深者,語便刻畫;語渾成者,意便膚淺,兩難兼也。或欲舉其似,偶拈永叔詞云:‘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此可謂層深而渾成。何也?因花而有淚,此一層意也。因淚而問花,此一層意也。花竟不語,此一層意也。不但不語,且又亂落。飛過秋千,此一層意也。人愈傷心,花愈惱人,語愈淺而意愈入,又絕無刻畫費力之跡,謂非層深而渾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筍未出而苞節已具,非寸寸為之也。”(王又華《古今詞論》引)
清·張惠言:“‘庭院深深’,閨中既以邃遠也;‘樓高不見’,哲王又不悟也。章臺游冶,小人之徑。‘雨橫風狂’,政令暴急也。‘亂紅飛過’,斥逐者非一人而已。殆為韓、范作乎?”(《詞選》)
近代·王國維:“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有我之境也。”又:“固哉,皋文(張惠言字)之為詞也!飛卿《菩薩蠻》、永叔《蝶戀花》、子瞻《卜算子》,皆興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羅織。”(《人間詞話》)
現代·愈平伯:“‘三月暮’點季節,‘風雨’點氣候,‘黃昏’點時刻,三層渲染,才逼出 ‘無計’句來。”(《唐宋詞選釋》)
現代·唐圭璋等:“作者善于以形象的語言抒寫感情上的各種變化,雖然不出閨情范圍,但情韻已較花間詞為勝。”(《唐宋詞選注》)
【總案】 這首詞的作者歷來說法不一,或說為馮延巳,但李清照及宋人選集《樂府雅詞》、《草堂詩余》、《唐宋諸賢絕妙詞選》皆定為歐詞,當比較可信。這首詞的題旨,歷來也頗多歧見,張惠言認為是一首有寓意的政治詞,喻指北宋大臣韓琦和范仲淹遭受斥逐事,王國維則認為這是一種“深文羅織”的說法,這不過是一首“興到之作”。還有人認為詞的上片是寫公子王孫走馬章臺的游冶之樂,下片則是寫娼妓歌姬的遲暮之感。甚至還有人認為是追懷過去的游樂生活的。細揣詞意。這應當是一首閨怨詞,寫的是一個封建社會上層婦女的苦悶。她獨處深院高樓,既惆悵于夫君的浪蕩不歸,又悲哀于美好春色和青春年華的倏然消逝。全詞語意渾成,刻畫深致,情思綿邈,意境幽邃。末二句以眼前之景曲折層深地寫內心的傷春之情,寓深于淺,情景交融,成為傳誦不衰的千古名句。
上一篇:溫庭筠《菩薩蠻》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歐陽修《蝶戀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