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題大觀園諸景對額》曲徑通幽處
曲徑通幽處
賈寶玉
這是為竣工的大觀園“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暫擬匾額楹聯的第一處題詠,見于第十七回。原來賈政帶著寶玉和眾清客進入大觀園,“只見迎面一帶翠嶂擋在前面”,掩蔽園中諸景;山石之中“微露羊腸小徑”,賈政等“逶迤進入山口,抬頭忽見山上有鏡面白石一塊,正是迎面留題處”。眾清客用“疊翠”、“錦嶂”、“賽香爐”、“小終南”等幾十個擬額來敷衍,而賈寶玉獨排眾議,擬題“曲徑通幽處”。那么,這一擬題為何博得眾人的“都贊”,甚至贏得賈政的難得的一“笑”呢?它究竟好在何處?
我們知道,“‘曲徑通幽處’這句舊詩”,引自盛唐詩人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描寫曲曲彎彎的小徑通向深遠幽靜的地方,暗喻要達到領悟佛理妙道的勝境,先得走過一段曲折的小路。賈寶玉把它題于此處,既切沿著“羊腸小徑”、“逶迤進入山口”的實景,又含大觀園的勝景妙境全在前面的寓意,可謂引人入勝,發人遐想,從而把這“并非主山正景”、“不過是探景一進步耳”的作用,恰到好處地點了出來,喚起游者親切的實感和無比的遐思。這是一。
如果按清客們所擬的“疊翠”、“錦嶂”來題,非但含蘊全無,不能引人入勝,就是眼前的“小徑”“逶迤”的實景也沒有描畫出來;至于“賽香爐”、“小終南”之類,更是大而無當,比擬不倫,全是生搬“俗套”,毫無實感可言。而“曲徑通幽處”雖然是用古人成句,卻恰切實景,又有余蘊,自然貼切,不可移易,所以賈寶玉自豪地說:“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币磺幸跃S妙維肖地表現生活場景和實感為轉移、能喚起人們思想共鳴的遐想,這才是真正的美的境界。即使是“述舊”、“刻古”吧,只要能為我所用,如己所出,道出人之不能道,寫出人之所共想,就勝過矯揉造作、敷衍俗套的“編新”、“雕今”十倍、百倍。這是二。
如果按眾清客所云“按其景致,或兩字、三字、四字”擬題,大約“疊翠”、“錦嶂”、“賽香爐”、“小終南”之類倒是合乎定格的,而賈寶玉擬題的“曲徑通幽處”反倒顯得出格了。但是,眾清客所擬,拘謹局促,了無意境,僅在玩弄熟濫辭藻,襲用空洞比喻,顯得十足的小家子氣,很難表現出大觀園的“蓊蔚洇潤之氣”。所以賈寶玉批評說:“莫若直書‘曲徑通幽處’這句舊詩在上,倒還大方氣派。”這話說得大有石破天驚之概,完全置眾清客所說的“兩字、三字、四字”于不顧,而將他們的擬題一筆抹倒。賈寶玉之所以如此自信,在于這句舊詩把大觀園“搜神奪巧之至”的萬千氣象一下子籠括在內,情景交融,境界幽深,帶起了無數的奇芳異景,喚起了無量的奇思異想。眾清客稱贊他“天分高,才情遠,不似我們讀腐了書的”,也并非虛譽;也正因如此,才博得總是斷喝寶玉“畜生”的賈政那難得的一“笑”??上Ш笕瞬欢艘猓诔桃冶局袑⑦@一留題改作“曲徑通幽”,這就違反了賈寶玉“直書”“這句舊詩”的本意,而落入眾清客限定的“兩字、三字、四字”的死板框框中去了。這是三。
賈寶玉的這一擬題,顯出了他敢于突破“迂腐古板”的陳規“俗套”,妙思縱橫地抒發己意的過人“天分”和“才情”;同時,曹雪芹借寫賈寶玉的擬題,也發揮了代人捉筆,“按頭制帽”的天才,曲折地表露了自己的褒貶傾向和美學理想。這真可謂一箭雙雕了。
上一篇:《題大觀園正殿對額》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題大觀園諸景對額》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