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
吟徵調商灶下桐①,松間疑有入松風②。
仰窺低審含情客,似聽無弦一弄中③。
【注釋】
①徵(zhi)、商:古代五音之二。灶下桐:指古琴,事見《后漢書·蔡邕傳》:“吳人有燒桐以爨(cuan)者,邕聞火烈之聲,知其良木,因請而裁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猶焦,故時人名曰‘焦尾琴’焉。” ②入松風:即風入松,樂府古琴曲之一。③無弦:無弦琴,梁蕭統《陶靖節傳》:“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弄:彈奏琴曲。
【評說】
本詩選自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趙佶《聽琴圖》上蔡京的題詩。
蔡京(1045—1126),字元長,仙游(今屬福建)人。熙寧三年(1070)進士及第,后以奢侈迎合帝意,受徽宗寵信,官至尚書右仆射、太師。金兵入侵時,率家南逃,被欽宗賜死。
趙佶這幅《聽琴圖軸》今存,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絹本、設色,縱147.2厘米,橫51.3厘米。畫幅正中畫一株蒼松,枝葉郁茂,樹右側有翠竹數竿。松下石墩上端坐一人,黃冠緇服,正在彈琴。此人是趙佶自己。胡敬《西清札記》云:“此徽廟自寫小像也。”左右各一人,著朝服,戴紗帽,對坐側耳聽琴。胡敬以為其中一人穿緋衣者為蔡京。畫幅左側上端有《聽琴圖》三字,字跡為瘦金體,當為趙佶所題,松樹上方,即為蔡京題詩。學術界有人以為此圖非趙佶所畫,乃是“宣和畫院高手杰作”,此說尚待詳考。
自趙佶首創畫上題詩以后,這種題詩方式在宋代尚未盛行,大概受到君臣尊卑觀念的束縛,一般畫家還不敢輕易在畫上題詩。蔡京是宋徽宗比較寵信的近臣,自然例外,竟然在徽宗畫上題詩一首,于此也可見他們君臣間的特殊關系。
這首題詩緊扣畫題,可以說是句句都與“聽琴”有關。前兩句先寫彈琴。在琴弦上調理商徵,發出琴聲,這時便有古琴曲《風入松》的曲調在松間回蕩,松聲、琴聲融而為一,悠揚動聽。后兩句接著寫聽琴,兩位“含情客”,即聽琴人,仰頭、俯首、側耳、凝神,細味、詳審著琴音,盡管君王彈奏的是無弦琴,他們似乎也聽到了精妙的琴音,意興不荊全詩用虛擬筆法,表現畫面具象,寫出畫外意,既狀琴音之優美,也露出蔡京對徽宗的恭維,暗寓著君臣尊卑的觀念。
上一篇:《題趙令穰群鵝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趙千里夜潮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