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水龍吟 淮河舟中夜聞宮人琴聲》
鼓鼙驚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風雨。②歌闌酒罷,玉啼金泣,此行良苦。③駝背模糊,馬頭匼匝,朝朝暮暮。④自都門燕別,龍艘錦纜,空載得,春歸去。⑤ 目斷東南半壁,悵長淮、已非吾土。⑥受降城下,草如霜白,凄涼酸楚。⑦粉陣紅圍,夜深人靜,誰賓誰主?⑧對漁燈一點,羈愁一搦,譜琴中語。⑨
【注釋】 ①恭帝德佑二年(1276),元軍入臨安,幼帝和后妃悉為俘虜。汪元量等隨帝妃被押解北上,途經淮河,作此詞。②“鼓鼙”句:語本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這里指元兵南侵,臨安城破。汪元量《醉歌》:“鼙鼓喧天入古杭。”鼙:軍中一種小鼓,先擊之以應大鼓,亦名“應鼓”。海棠亭:即唐宮內的沉香亭。《太真外傳》:“上皇登沉香亭詔太真妃子,妃子時卯醉未醒,……上皇笑曰:‘豈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③闌:盡。玉啼:指宮中美人落淚。白居易《白氏六帖》:“魏甄后面白,淚雙垂如玉箸。” 金泣:用金銅仙人泣淚的典故。良苦:很苦。這三句寫國破家亡后,被迫北上。④駝背二句:化用杜甫《送蔡希曾都尉還隴右因寄高三十五書記》:“馬頭金匼匝,駝背錦模糊。”設想以后在塞外將過的艱辛困苦的生活。匼(ke,科)匝(za,扎):環繞。⑤龍艘錦纜:用煬帝錦帆出游的故事。見汪元量《六州歌頭》注④。借指宋帝妃乘坐的舟船。⑥“目斷”句:汪元量《湖州歌》:“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西四百州。” 非吾土:王粲《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 ⑦“受降”二句:化用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受降城外月如霜。”漢、唐均有受降城,并非一地,多在西北邊塞。這里乃借用其意。汪元量《湖州歌》:“受降城下草離離”。⑧粉陣紅圍:舟中狹窄,宮女們擁擠圍繞,無復等級區別。汪元量《湖州歌》:“美人十二船中坐。” ⑨一搦(nuo,諾):一把。李百藥《少年行》:“一搦掌中腰”。
【譯文】 戰鼓震天,驚破了霓裳羽衣曲。沉香亭北,又有多少憂愁風雨。笙歌散盡,酒懷停舉。玉人啼淚,銅人哭泣。這趟行程是多么的艱辛困苦。從此后駝背上錦鞍磨損破弊,馬頭間金羈纏繞不已。每日每夜,顛沛流離。自從京城都門,設宴告別,龍船錦帆,空自載得,春天歸去。
放目極望東南河山半壁。憤恨長淮一帶,已經不是我的國土。受降城下,白草如霜,使人倍感凄涼酸楚。妃嬪宮女,環繞擁擠。夜深人靜時,也分不清誰為賓從,誰為人主。獨有一人,對著一點漁燈,將那一把羈愁,譜作琴中怨語。
【集評】 清·胡薇元:“后闋‘目斷東南半壁,悵長淮、已非吾土’,不自料其悒騷也。”(《歲寒居詞話》)
【總案】 被擄北上,有說不盡的酸楚和憤恨。夜深人靜時,皆由凄怨的琴聲引出,藉此一吐亡國哀慟。詞人回顧了大軍南來、國土易主、三宮淪落、都門宴別等令人悲痛欲絕的往事,記敘了眼前一路風塵、顛沛困頓的凄苦現實,設想了塞外荒寒、艱辛困苦、難以度日的將來。三個側面相結合,比較全面地寫出了宋末現實中的巨大歷史事變。作品借用隋煬帝、唐玄宗等歷史典故,含蓄斥責南宋末年君臣們的荒淫誤國。其詞與其紀實的詩相似、選取耳聞目睹的一幕幕歷史場景,作周密詳實的陳述。哀婉凄絕,悲憤沉痛,堪稱“詞史”。
上一篇:章楶《水龍吟楊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王沂孫《水龍吟落葉》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