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謝諮議詠銅雀臺
穗帷飄井干,樽酒若平生。
郁郁西陵樹,詎聞歌吹聲。
芳襟染淚跡,嬋媛空復情。
玉座猶寂寞,況乃妾身輕。
這是一首和謝諮議憑吊曹操的詩,內容較為健康,反映了詩人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他不相信人死后還會有個極樂世界,因此詩中對曹操死前為自己身后之事所作的種種安排予以批評。小詩掃蕩了歷來吊古詩中抒發思古之幽情的老調,顯得積極昂揚。
曹操是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中國歷史上立下過豐功偉績,也是一位具有積極進取精神的代表人物。他是個無神論者,向來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那“神龜雖壽, 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龜雖壽》)的詩句正是他這一思想的代表之作,千百年來成為鼓舞人,激勵人的鏗鏘詩句。哪料到在他死之前卻立下了《遺令》,囑咐諸子,在他百年后,把他葬在鄴都的西崗,要象生前一樣,讓那些妾伎在他尋歡作樂的銅雀臺,早晚為他供食,并令其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于靈帳前為他奏樂唱歌,以使他死后也照樣享受在世時的榮華富貴。這一事實說明了曹操對生的強烈留戀,但也反映了他迂腐可笑的一面,他失去了理智,同歷史上那些尋找長生不老之藥的帝王毫無兩樣。對此,詩人在這首小詩中作出了有力的批評。
首二句寫曹操死后靈帳的莊嚴,以漢代的著名樓臺代銅雀臺,繼寫妾伎祭奠不懈,供食如初。三、四兩句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曹操的批評。詩中的“飄”字和“若”字用得貼切、自然,形象道出妾伎對曹操的崇拜、虔誠。也說明曹操雖死而威風不減當年。詩人嘲笑的不是虔誠的妾伎,而是曹操在《遺令》中表現出來的迂腐。因為他與不信天命無神論的曹操成了兩個迥然不同的形象,一個讓人敬仰,一個令人發笑。所以詩人自然地發出了“郁郁西陵樹,詎聞歌吹聲”的質問。表面寫樹木的茂盛,實則含蓄委婉地表達了對曹操死前對身后之事的種種安排的嘲笑。接著兩句又進一步寫出銅雀臺里的妾伎對曹操的癡情。她們不光是按時地去祭奠,而且往往在祭奠時,傷悼得淚濕芳襟,情感深摯,凄婉纏綿。但這又有什么用呢!曹操畢竟變成了無生命之物,變成了一杯黃土,化作一把腐質,以致毫無痕跡。由此詩人發出最末兩句: “玉座猶寂寞,況乃妾身輕”的慨嘆,抒發了詩人對人生的積極看法。人生短暫,似過眼煙云,死亡是誰也逃脫不了的,死后更無什么神靈之事,曹操的玉座寂寞也是極其自然的了。那些當年替他祭奠、歌唱的妾伎也早已化作塵土、腐質了,誰還再去問津曹操的所謂神靈之位呢!全詩結得含蓄深沉,蘊含著詩人對功勛卓著的曹操的深切同情。
詩歌布局嚴謹,層次井然。緊扣銅雀臺妾伎對曹操的祭奠活動展示主題,有批評也有同情,寫得入情入理,自然真摯。在寫法上,前四句,一景一情;后四句,一句敘事,一句抒情,交錯安排,自然妥貼地表達了詩人感情的起伏變化,有力地深化了主題。
上一篇:同王主簿有所思|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詠懷詩八十二首|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