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贄《贊劉諧》原文|注釋|賞析
有一道學②,高屐③大履,長袖闊帶,綱常④之冠,人倫⑤之衣,拾紙墨⑥之一二,竊唇吻⑦之三四,自謂真仲尼⑧之徒焉。時遇劉諧。劉諧者,聰明士,見而哂⑨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⑩而起曰: “ ‘天不生仲尼, 萬古如長夜(11)’。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劉諧曰: “怪得羲皇(12)以上盡日燃紙燭而行也! ”其人默然自止(13)。然安知其言之至(14)哉!
李生(15)聞而善(16)曰:“斯言也,簡而當(17),約而有馀(18),可以破疑網而昭中天矣(19)。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蓋雖出于一時調笑之語,然至者百世不能易(20)。(《焚書》)
注釋 ①劉諧——字宏原,麻城(今湖北省麻城縣)人,隆慶五年進士。②道學——在此指道學家。③屐(ji)——原指木底有齒的鞋子,在此指鞋底。④綱常——即三綱五常。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一般指仁、義、禮、智、信。此二者是封建時代所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范。⑤人倫——即五倫,內容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也是封建禮教所倡導的處理人際關系的行為準則。
⑥紙墨——在此指儒家的著作。⑦唇吻——在此指儒家的言論。⑧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⑨哂(shen)——微笑。⑩勃然作色——因生氣而臉色大變的樣子。(11)“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二句——意謂上天如不降生孔子,千年萬代也好比處于漫長的黑夜之中。這是儒家竭力推崇孔子偉大的有代表性的言論。原出自宋代唐庚所著《唐子西文錄》,后朱熹《朱子語類》卷九十三曾引用云: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唐子西書于一郵亭梁間。”(12)羲皇——伏羲氏,傳說中的古帝名。(13)默然自止——無話可說,只好自己罷休。(14)至——確切中肯而深刻。(15)李生——作者自稱。(16)善——贊賞。(17)簡而當——簡明恰當。(18)約而有馀——既有概括力又含義豐富耐人尋味。(19)破疑網而昭中天——沖破(儒家所散布的謬論的)迷霧,照亮天空。(20)百世不能易——千年萬代不會改變。
賞析 本文短小精悍而形象生動。作者采用漫畫家的筆法,對道學家進行了尖銳有力的批判。
作者不僅讓人們看到道學家與眾不同的“高屐大履,長袖闊帶”的衣著,還讓人們見識他那一套道貌岸然的言行。道學家時時以尊崇綱常大道自居,就好象整日頂著一頂“綱常之冠”,處處以維護人倫之禮自命,就好象披了一件“人倫之衣”,再撿來儒家經典和日常話題的只言片語掛在嘴上,便以孔子之徒自視而自尊自大于人。作者在為道學家描其形神時,注意透過外表揭示道學家的內心,道學家在穿戴上故意裝璜自己,正表現了他內心空虛,又要裝腔作勢借以嚇人的可卑的心理。同時,作者也在遣詞用字上下工夫,充分發揮文學語言的表現力。“拾紙墨之一二,竊唇吻之三四”中的“拾”、“竊”是明顯含有貶意的詞語,“一、二、三、四”則是極言其少的意思,用它們來形容道學家的學識水平,正好切合了道學家不學無術、并未深研儒家經典、只不過拾其皮毛、裝點門面、欺人自欺的真面目。所以,幾筆勾勒,便使道學家可笑又可惡的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諷刺激情也于筆端傾瀉無遺。
和道學家形成鮮明對比的劉諧,作者也用他語言深沉的力度,來表現他思想的深度。道學家盲目崇拜孔圣人,竟然說出了“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的荒謬言論。對此,劉諧只是十分平靜地說了一句“怪得羲皇以上盡日燃紙燭而行也! ”話雖說得平淡,但卻幽默含蓄,揭穿了他們夸夸其談的謊言,事實象一把利刃,直刺道學家的要害,使道學家完全喪失了辯護的口實,只得“默然自止”。
最后,作者緊扣全文標題,對劉諧進行了熱情洋溢的高度贊揚,認為他馀味無窮的智慧語言,具有千秋萬代不容更易的真理性。而作者敢于否定傳統的叛逆精神,也在對劉諧的贊揚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上一篇:章太炎《謝本師》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高長虹《贊美和攻擊》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