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念奴嬌 書東流村壁》
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劃地東風欺客夢,一枕云屏寒怯。②曲岸持觴,垂楊系馬,此地曾經別。樓空人去,舊游飛燕能說。③ 聞道綺陌東頭,行人曾見,簾底纖纖月。④舊恨春江流不盡,新恨云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里花難折。⑤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發?⑥
【注釋】 ①東流:舊縣名,在今安徽東至縣,靠近長江邊。東流村:指東流縣境內的某村鎮。②劃(chan懺)地:無端地,平白無故地。云屏:云母作的屏風。③“樓空”二句:蘇軾《永遇樂》詞寫唐代名妓關盼盼事,其中云:“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這里用蘇詞意以抒懷舊之情。④綺陌(qi mo啟莫):美麗的街道。纖纖月:喻美人。古人多有用月亮喻美人的,如韋莊《菩薩蠻》:“爐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又曹組《小重山》:“簾邊人似月,月如冰。”纖纖,細長的樣子,喻美人身段。有人認為纖纖月喻美人足,也可通。⑤尊前:指筵席上。鏡里花難折:鏡中之花是一個空幻的形象,這里比喻難以再親近那人。⑥華發:花白的頭發。華,同花。
【譯文】 野生的棠梨花啊紛紛凋謝,匆匆地就這樣過了清明時節。東風呀,你無緣無故地驚醒了遠客的好夢,寒氣透過屏風襲上枕頭,使我感到心怯。就在此地那幽曲的江岸邊,當年分手的情景我還依稀記得:我把馬兒拴在垂楊樹下,舉起酒杯和她依依道別。想不到如今人去樓空,往事只有樓中飛燕能訴說真切。
聽說在這美麗街道的東邊,不久前她的行蹤還有人發覺。有人過路的時候曾經看見,簾兒下她顯露身姿,如同纖麗的新月。舊恨恰似一江春水奔流不盡,新愁更象莽莽云山千重萬疊。以后恐怕難得在筵席上與她尊酒重逢,就象鏡子里的花枝不能攀折。我從愁苦中抬起頭來驚問自己:近來添了許多白發,怎么竟不覺得?
【集評】 清·陳廷焯:“起筆愈直愈妙。不減清真,而俊快過之。“舊恨”二句,矯首高歌,淋漓悲壯。悲而壯,是陳其年之祖。”(《云韶集》卷五)
清·譚獻:“大踏步出來,與眉山同工異曲。然東坡是衣冠偉人,稼軒則弓刀游俠。‘樓空’二句,當識其俊逸清新兼之故實。”(《譚評詞辨》卷二)
近代·梁啟超:“此南渡之感”。(《藝蘅館詞選》丙卷引)
近代·俞陛云:“客途遇艷,瞥眼驚鴻,村壁醉題,舊游回首,乃賦此閑情之曲。前四句寫景輕秀,‘曲岸’五句寄思婉渺。下闋伊人尚在,而陌頭重見,托諸行人,筆致便覺虛靈。‘明朝’五句不言重遇云英,自憐消瘦,而由對面著想,鏡里花枝,相見爭如不見,老去相如,羞入文君之顧盼。以幼安之健筆,此曲化為繞指柔矣。”(《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這是一首懷人詞,大約寫于淳熙五年(1178)春天作者乘船東行,路經東流縣境之時。作者在此地似乎有過一段戀愛經歷。而今舊地重游,景物依舊,而伊人杳杳,不勝今昔之悲,遂有此哀婉清麗,凄惻動人之情詞。作品雖然自始至終寫的是對情人的懷念,但通篇感情十分怨抑和激烈,故古來不少評論家認為它另有政治寄托。我們認為,無視此詞完整優美的形象和意境去字穿句鑿地尋求其政治寓意,固然迂妄。但仔細品味,作者確實情不自禁地將他南渡十多年的身世之感打入詞中了。
上一篇:吳文英《憶舊游別黃淡翁》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劉仙倫《念奴嬌感懷呈洪守》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