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齊天樂 蟬》
綠槐千樹西窗悄,厭厭晝眠驚起。①飲露身輕,吟風翅薄,半剪冰箋誰寄。②凄涼倦耳。漫重拂琴絲,怕尋冠珥。③短夢深宮,向人猶自訴憔悴。④ 殘虹收盡過雨,晚來頻斷續,都是秋意。病葉難留,纖柯易老,空憶斜陽身世。窗明月碎。甚已絕余音,尚遺枯蛻。⑤鬢影參差,斷魂青鏡里。
【注釋】 ①厭厭:同懨懨,因倦貌。②“飲露”三句語本梁·褚云《賦得詠蟬》詩: “飲露非志清,輕身易知足。”及唐·駱賓王《在獄泳蟬序》:“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貞。吟喬樹之微風,韻資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艱難,遭時徽纆,……感而綴詩,貽諸知己。”冰箋:潔白的信箋,此喻蟬翼。半剪:指中分為二之蟬翼。③漫:聊且,胡亂。冠珥:珥(er耳),插也。即插貂尾的蟬冠。徐廣《車服雜注》:“侍臣加貂蟬者,取其清高飲露而不食也。” ④短夢:《淮南子》:“蟬無口而鳴,三十日而死。”深宮:比喻齊王后所化之蟬棲息之濃陰深處。⑤枯蛻:蟬死后所余之空殼。《史記·屈原列傳》:“蟬蛻于濁穢,以浮游于塵埃之外。”
【譯文】 千樹綠槐掩映著的西窗悄然安謐,一聲蟬鳴將人從懨懨的晝眠中驚起。飲露為生的蟬身輕遠俗,展開薄薄的翅膀在風中吟唱,晶瑩透明的蟬翼猶如誰人寄予的兩半冰箋。蟬鳴之聲凄涼不斷,使人不忍再聽。姑且重新拂弄琴弦,掩蟬鳴,以免因哀聲而追尋蟬的悲慘身世。然而,生命短暫如夢、宮魂化就、棲身濃陰的哀蟬,(不管人的心情)猶自不停地向人訴說憔悴。
殘虹起處,過雨盡收。隨著斷續不停的陣陣過雨,頻頻襲來的都是蕭瑟冷寂的秋意。哀蟬棲身的病葉將被秋風掃落難以久留,纖弱的枝干剎時將衰朽老去,想來它在西風殘照的末境中,惟有空憶自己昔日的身世。月映窗明,一樹濃陰篩碎月光,灑下一地碎月光影。哀蟬臨終哀絕的余音已經消失,剩下的恐怕只有枯萎的空殼。臨終時的哀蟬想必是青鏡中一副鬢影參差零亂、黯然凄絕的樣子。
【集評】 清·許昂霄:“組織處一一工妙”。(《詞綜偶評》)清·陳廷焯:“合上章觀之,此當指清惠改裝女冠。‘余音’數語想有感于‘太液芙蓉’一闋乎?”(《詞則·大雅集》卷四) (案:清惠即南宋度宗昭儀,宋亡,與謝后、全后等被押解至元大都,不久請求為女道士,號沖華。“太液芙蓉”一闋是她在押解途中經汴京駐宿夷山驛題于壁上的《滿江紅》詞。本書已選入此闋,請參看。)
【總案】 如果說前詞主要是以蟬的象征意象,表現今昔盛衰的身世家國之感的話,此詞主要以烘托的手法,展現哀蟬窮途末路的哀絕情境氛圍。詞中人的觀照視角和感受以及在他觀照感受下呈現的景物氛圍,不僅使同一題詠物的意象創造富于變化,而且使復雜的情感表達在情境烘托中變得更為曲折含蓄。
上一篇:晏幾道《鷓鴣天》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李清照《一剪梅》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