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潘岳·金鹿哀辭》鑒賞
嗟我金鹿, 天資特挺。鬒發(fā)凝膚①,蛾眉蠐領(lǐng)②。柔情和泰,朗心聰警。嗚呼上天,胡忍我門。良嬪短世,令子夭昏。既披我干,又剪我根。槐如瘣木,枯荄獨存③。捐子中野,遵我歸路。將反如疑,回首長顧。
(《潘黃門集》)
《金鹿哀辭》是潘岳為紀(jì)念愛女金鹿而作的一篇悼文。有人批評他“情深而語冗繁” (黃子云《野鴻詩的》 轉(zhuǎn)引自《魏晉南北朝文學(xué)史參考資料》) ,此文恰恰情深而語簡約。作者采用了傳統(tǒng)的四言韻文形式,融抒情、記述為一體,在短短的72個字中,寄寓了深摯的傷痛之情。
哀辭是悼念幼弱夭折的文體。劉勰《文心雕龍 ·哀吊》說: “幼未成德,故譽止于察惠; 弱不勝務(wù),故悼加乎膚色。”開頭六句便是寫愛女外貌和情智。“嗟我金鹿,天資特挺”總領(lǐng),“鬒發(fā)凝膚,蛾眉蠐領(lǐng)”描寫外貌,“柔情和泰,朗心聰警”記述情智,用墨簡約清晰,同時為下文傷情追悼作鋪墊。接下去八句轉(zhuǎn)韻,辭意也轉(zhuǎn)為抒情。劉勰(《文心雕龍·誄碑》) 說他“巧于序悲”,“沈德潛(《古詩選》 ·卷七) 說“其情自深也”,妻子已早逝,于今愛女又夭亡,接連降臨的不幸好似槐樹的枝干和樹根都被折斷,只留下枯萎的毫無生機的樹身了。形象的比喻傾訴出滿腔痛惜之情。老子云: “大音希聲,”情真在懷,神動于外,欲哭無淚,無聲而哀。最后四句再次轉(zhuǎn)韻,寫作者送葬歸路,踽踽徘徊,“將反如疑,回首長顧”,一個“疑”字下得極為傳神,把不相信殘酷現(xiàn)實的內(nèi)心活動生動地表達出來,而哀悼之情在這頻頻回顧中達到了頂點。
哀辭意轉(zhuǎn)韻轉(zhuǎn),起落分明。音韻的配置與文意極為吻合,“挺”、“領(lǐng)”、“警”明快,“門”、“昏”、“根”、“存”沉悶,“路”、“顧”悠長,渲染出氣氛,也加深了哀辭的悲悼色彩。
上一篇:《清·陳維崧·金陵游記序》鑒賞
下一篇:《唐·柳宗元·鈷鉧潭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