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滿江紅 丁未九月南渡,泊舟儀真江口作。》
慘結秋陰,西風送、霏霏雨濕。②凄望眼、征鴻幾字,暮投沙磧。③試問鄉關何處是,水云浩蕩迷南北。④但一抹、寒青有無中,遙山色。⑤ 天涯路,江上客。腸欲斷,頭應白。空搔首興嘆,暮年離拆。⑥須信道消憂除是酒,奈酒行有盡情無極。⑦便挽取、長江入尊罍,澆胸臆。⑧
【注釋】 ①丁未:即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是年春,北宋亡國。儀真:即今江蘇省長江北岸的儀征。②結:凝結,凝聚。③沙磧(qi氣):荒漠。④鄉關:家鄉。作者的家鄉在山西聞喜縣,當時已被金兵占領。⑤一抹:涂抹一筆,這里指遠處山色隱約橫陳。秦觀《泗洲東城晚望》: “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處山。”有無中:王維《漢江臨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⑥離拆:分散,分離。⑦酒行:即行酒,飲酒。⑧尊罍(lei雷):古時盛酒的器具。
【譯文】 秋空陰沉愁云盤結多悲慘,西風凄涼吹送滿天細雨濕江舟。抬眼望風雨凄迷歸雁結成人字隊,暮色里振翅兼程投宿沙漠和荒丘。鐵蹄下請問我家鄉在何處,江上云水相連浩浩蕩蕩不辨南北迷雙眸。我只見一抹寒冷的青色時隱現,想必是江對岸遙遠的山巒峰頭。國家破我南渡天涯飄泊江上成難客,時危艱我寸腸欲斷滿頭白發生憂愁。空悲嘆我心煩意亂搔首踟躕郁苦恨,誰料到晚年竟與家人分散避寇仇。該相信唯有酒能消憂悶,卻無奈飲酒有盡情不休。便只有引取江水入酒杯,以澆我胸中塊壘萬古愁。(湯俊峰譯)
【集評】 明·楊慎:“趙鼎,字元鎮,宋中興名相。小詞婉媚,不減花間、蘭畹。‘慘結秋陰’一首,世皆傳誦之矣”(《詞品》卷四)。
清·沈雄:“周德清曰:作詞十法,始即對偶,有扇面對、重疊對、救尾對。趙元鎮《滿江紅》云:‘欲往鄉關何處是,正水云浩蕩連南北。’又‘欲待忘憂除是酒,奈酒行欲盡愁無極’,此即扇面對也”(《古今詞話·詞品》上卷)。
清·王奕清等: “忠簡丁未九月南渡泊真州,作《滿江紅》詞最佳”(《歷代詩馀》卷一百十七引《百緋明珠》)。
清·黃蘇:“忠簡公此詞,當與‘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二語同其不朽”(《蓼園詞選》)。
【總案】 高宗建炎元年(1127)春天,金兵已攻陷汴京,北宋滅亡。九月,趙鼎從中原南遷,泊舟儀真江口,面對凄風苦雨、投宿征鴻,頓成故國之思,遂成此詞,以泄心中凄涼悲慘的感受。詞的上片,寫泊舟儀真所見,著力突現景物的凄冷,情懷的慘切;借懷念故鄉寫出國破家亡、地失人離的痛苦心境。下片直接抒寫作者無法消除的憂愁怨憤。亡國南逃的慘劇使作者怵目驚心,產生漂泊衰遲之感。其實當時作者僅四十二歲,正值盛年,卻有志難伸,落拓逃難,故此處并非消極嘆老,而有“烈士暮年”的感慨。全詞由景入情,格調凄婉,感情濃烈,深刻表現出詞人的亡國之痛。
上一篇:蘇軾《滿庭芳》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方岳《滿江紅九日冶城樓》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