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沁園春 丙午登多景樓和吳履齋韻》
天下奇觀,江浮兩山,地雄一州。②對晴煙抹翠,怒濤翻雪,離離塞草,拍拍風舟。③春去春來,潮生潮落,幾度斜陽人倚樓??皯z處,悵英雄白發,空敝貂裘。④淮頭,虜尚虔劉。⑤誰為把中原一戰收?問只今人物,豈無安石?⑥且容老子,⑦還訪浮丘。⑧鷗鷺眠沙,漁樵唱晚,不管人間半點愁。危欄外,渺蒼波無極,去去歸休。
【注釋】 ①丙午:即淳佑六年(1246),時作者任淮東制置使兼淮西制置使。多景樓;鎮江名勝,在北固山甘露寺內,建于北宋。其地三面臨江,風景佳美,北宋以來文人登覽之際多有題詠。在李曾伯之前七年,當時的鎮江知府吳潛(號履齋)即寫有《沁園春·多景樓》一詞。(見《全宋詞》)此詞即依吳潛原韻而和。②兩山:指焦山、金山(又名浮玉山,時在江中),兩山東西相望,就象浮在江面上一樣。③塞草:此指岸草,因此地為要塞。④“堪憐”三句:用戰國時蘇秦游說諸侯,懷才不遇,黃金盡、貂裘敝的典故,見《史記·蘇秦傳》。⑤淮頭:淮水上游,此指淮西一帶。虜尚虔劉:指蒙古兵還在劫掠、侵擾。據《理宗本紀》:此年春蒙古兵攻壽州一帶,“將士陣亡者眾?!彬瘎ⅲ航俾印⒙?。⑥安石:指東晉名將謝安,謝安字安石。⑦老子:作者自稱。⑧浮丘:傳說中的仙人。東晉郭璞《游仙詩》:“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間。”
【譯文】 天下奇觀多景樓,江上金焦兩山浮,巍然雄鎮一大州。遠山晴煙籠蒼翠,怒濤卷雪向東流;無盡岸草多繁茂,江船頂風浪打頭。春去春來花開落,潮漲潮退水悠悠,幾度斜陽人倚樓。可嘆英雄已白頭,黃金用盡敝貂裘。
淮河流水最上游,胡虜猶在肆屠戮;誰人奮起泛中流,誓把中原一戰收?今世豈無謝安石?英雄失路令人愁。且讓我老頭去訪仙人浮丘。鷗鷺眠沙多自在,漁樵唱晚也無憂,不管人間興亡愁。危欄之外是滄波,歸去來兮且休休。
【總案】 此詞是丙午(1246)年作者在淮東制置使兼淮西制置使任上登鎮江多景樓時所作。前此七年,鎮江知府吳潛就曾寫下《沁園春·多景樓》一詞,其詞憂時憤世,悲壯沉郁,頗能引起時人的共鳴。李曾伯繼吳潛之后重登此樓,他并沒有因為有“崔顥題詩在上頭”就緘口擱筆,相反,吳潛的詞使他產生了強烈的感情共鳴,他不僅要“道”眼前之“景”,而且要“和”前人之“韻”。因此這首“和韻”之作并非無聊游戲之辭,而是感情共鳴的產物,此其一;其二,一般唱和之作在立意及技法上與原作自有因承聯系之處,而曾伯此詞與原作既有聯系又有創新。上片著力描繪多景樓的神奇景象,并進而逗起今昔同懷的意緒和英雄失路的悲傷,與原作由多景樓的雄壯寫起,繼而逗起蕭條寂寞之感和發為悲壯豪邁的呼號不同。下片,原作由對歷史上的英雄業績的一往情深的緬懷寫起,繼而轉入物是人非的無盡憂愁,此詞則由對現實的感慨而反思,顯得比較冷峻,繼而觸起世事難料的無奈和歸隱自然的意緒。盡管此詞依然表現了詞人對英雄事業的向往,對國事時局的關切與憂患,但情緒到底還是委靡衰落了些,這也是時代使然。
上一篇:田為《江神子慢》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劉過《沁園春寄稼軒承旨》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