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折桂令〕懷古
問從來誰是英雄?一個農夫,一個漁翁?;捋E南陽,棲身東海,一舉成功。八陣圖名成臥龍,《六韜》書功在非熊(1)。霸業成功,遺恨無窮。蜀道寒云,渭水秋風。
【解析】元散曲中的詠史之作,主題比較狹窄,多是借古人之例,慨嘆人生如夢,富貴無常。即使是歌頌業有所成者,也大都于評議處指出其白費心機。這主要是對黑暗政治壓抑人才表示不平和憤慨,因此,這類作品就其本質來說,也屬嘆世歸隱主題。查德卿的《懷古》就是一首借評古而議今之作。這首曲開篇即發設問,“問從來誰是英雄?”接著,他明確地回答,一個是躬耕南陽的諸葛亮,一個是垂釣渭水的呂尚。這兩個人,一個名成八陣圖,輔佐劉備三分天下,建立蜀漢;一個以《六韜》兵書輔佐兩代君王代紂興周,可謂功勛卓著,聲名赫赫。可是,歷史上有大功的輔臣何止此二人?為何作者只舉此二例呢?原來,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出仕之前都曾“晦跡”田園,“棲身”民間。作者通過此,暗示了歸隱田園,寄情山水的人中多有英才,只是沒有如諸葛、太公逢時機,遇明主罷了。這里未始沒有自譽之意,但更主要的是對奸佞當道,賢才未盡其用的黑暗社會的深刻批判?!鞍詷I”兩句陡地一轉,出乎意料地提出二人功成名就卻遺恨千古,諸葛亮建功立業的蜀道之上只有滾滾寒云,呂尚出身的渭水邊上空余陣陣秋風。初讀之下,頗為費解,細細品來,恍然大悟:原來作者是慨嘆現實生活中再也沒有這樣的英雄人物了。真的沒有了嗎?聯系上下文看,非也。原來是許多“晦跡”、“棲身”于山水之間的英才沒有明君顧訪,因此不得施展的機會。作者的筆端又一次指向了奸邪遍朝野,人才遭摧殘的黑暗的封建社會。這一轉,深化了主題,是令人拍案叫絕的一筆。
上一篇:經典《〔雙調·折桂令〕憶別》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雙調·步步嬌〕》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