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唐多令》
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于龍洲道人,為賦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①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舟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不?②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注釋】 ①安遠樓:即南樓,在武昌黃鶴山上。唐宋時為騷人詞客游賞勝地。侑觴:勸酒。歌板之姬:歌女。②黃鶴:此指黃鶴山,一名黃鵠山,山西北有斷磯(臨江陡然中斷的山崖),磯上筑有黃鶴樓,為觀賞登臨勝地。
【譯文】 衰殘的蘆葉遍布水中小洲,寒涼的沙岸夾著一條衣帶樣淺淺的水流。二十年過去了,今天再次經過這武昌南樓。系舟柳下,船還沒有穩住,算來沒有幾天又將到中秋。
黃鶴樓還在那江邊斷崖上屹立,過去一同在黃鶴樓游玩的老朋友們,如今尚在否?江山依舊,心中卻全是新愁。雖然也想買來桂花與同伴載酒泛舟,可惜總無興致,如今怎么也不能象年輕時那樣興致勃勃地去賞游。
【集評】 明·李攀龍:“因黃鶴樓再游而追憶故人不在,遂舉目有江上之感,詞意何等凄愴!”又:“系舟未穩,舊江山都是新愁,讀之下淚。”(《草堂詩余雋》)
明·沈際飛:“精暢語俊,韻協音調。”(《草堂詩余正集》)
清·先著、程洪:“與陳去非‘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并數百年絕作,使人不復敢以《花間》眉目限之。”(《詞潔》)
清·譚獻:“雅音。”(《譚評詞辨》卷二)
清·黃蘇:“宋當南渡,武昌系與敵分爭之地,重過能無今昔之感?詞旨清越,亦見含蓄不盡之致。”(《蓼園詞選》)
清·李佳:“輕圓柔脆,小令中工品。”(《左庵詞話》卷上)
近代·俞陛云:“勝地重經,舊情易感,況二十年之久,故友凋零,新愁重疊,人何以堪!結句感喟尤深,章良能所謂舊游可尋,而少年心難覓也。”(《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現代·唐圭璋:“此首安遠樓小集詞,詞旨豪逸。起兩句點景,‘二十年’一句點時,已極顯今昔之感。‘柳下’三句,更申言時光之速。‘猶未’與‘又,字呼應,尤覺宛轉。下片,追憶故人不在, ‘舊江山渾是新愁’,綴語亦俊。‘欲買’兩句,直抒胸臆,跌宕昭彰。馮夢華謂龍洲學稼軒,‘得其豪放,未得其宛轉’。然若此首,固豪放宛轉,兼得稼軒之神者。”(《唐宋詞簡釋》)
【總案】 詞上片寫舊地重游之所見所感。汀洲、落葉、寒沙、淺水,由所見景色之蒼涼透露出心境之凄愴。尚未登樓已念及中秋在即,充滿時不我待之感。下片追念黃鶴樓故人,由舊日江山,引發今日新愁——國事日非,卻又報國無門,自己只能放浪湖海,心中充滿痛苦憂郁。結句通過今昔情懷的對比,進一步道出心中哀傷。此詞落筆十分沉著,以昔時情懷與今日愁緒形成強烈對比。將強烈的感情抑捺在心底,寫得十分含蓄,耐人尋味。
上一篇:毛熙震《后庭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張炎《壺中天》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