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搗練子令》
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②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③
【注釋】 ①搗練子令:楊慎《詞品》云:“詞名搗練子,即詠搗練,乃唐詞本體也。”古代將生絲織成的絹,用木杵在石上搗熟成練,這一過程,稱為“搗練”。②砧(zhen珍);搗練或搗衣的石頭,這里指搗帛聲。③簾櫳(long龍):掛著簾子的木格窗。
【譯文】 深院靜靜,小庭空空,斷續的砧聲,伴隨著斷續的秋風。長夜漫漫,輾轉難眠,凄迷的月光射進窗戶,悲涼的砧聲不時傳入耳膜,更使人心煩意亂,愁恨無窮。
【集評】 清·徐釚:“李重光‘深院靜’小令一闋,升庵曰詞名《搗練子》,即詠搗練也。復有‘云鬢亂’一篇,其詞亦同,眾刻無異。嘗見一舊本,則俱系《鷓鴣天》,二詞之前,各有半闋。其‘云鬢亂’一闋云:‘節候雖佳景漸闌,吳綾已暖越羅寒。朱扉日暮隨風掩,一樹藤花獨自看。
云鬢亂,晚妝殘,帶恨眉兒遠岫攢。斜托香腮春筍嫩,為誰和淚倚闌干。’其‘深院靜’一闋云:“塘水初澄似玉容,所思遠在別離中。誰知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深院靜,小庭空,斷續寒砧斷續風。無奈夜長人不寐,數聲和月到簾櫳。’”(《詞苑叢談》卷十)
近代·俞陛云:“通首賦搗練,而獨夜懷人情味,搖漾于寒砧斷續之中,可謂極此題能事。”(《南唐二主詞輯述評》)
現代·唐圭璋:“此首聞砧而作。起兩句敘夜間庭院之寂靜。‘斷續’句,敘風送砧聲,夜愈空,砧愈響,長夜迢迢,人自難眠,其中心之悲哀,亦可揣知。‘無奈’二字,曲筆徑轉,貫下十二字,四層含意。夜既長,人又不寐,而砧聲月影,復并赴目前,此境凄迷,此情難堪矣。楊升庵謂此乃《鷓鴣天》下半闋。然平仄不合,楊說殊不可信。”(《唐宋詞簡釋》)
【總案】 這是一首本義詞。它通過對一個失眠者秋夜臥聽砧聲的描敘,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報不平靜心情與極為復雜的感受。詞一開始,以深院、小庭的“空”、“靜”環境襯托主人公內的孤獨與空虛;接著,又通過“寒砧”和“秋風”的渲染,既加深了悲涼的氣氛,又加重了主人公的抑郁與苦悶;最后,在砧聲和月色之中,主人公無可奈何、焦慮不安的神情得到充分的體現。境界的鮮明性與確定性及感情內涵的多義性與不確定性,達到和諧的統一,因而使此詞在樸實無華之中兼饒煙水迷離之致,給人以含蓄、朦朧的美感。
上一篇:吳文英《掃花游送春古江村》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劉辰翁《摸魚兒酒邊留同年徐云屋》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