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綬
蕭蕭落木晚山幽①,一鳥不鳴無限秋②。
回首便應辭信使③,野花江月又何愁。
【注釋】
①蕭蕭落木:用杜甫《登高》“無邊落木蕭蕭下”句。②一鳥不鳴:王籍《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安石變化用之,曰:“一鳥不鳴山更幽。” ③信使:古代稱使者為“信”,故云。姚綬嘗任監(jiān)察御史,常受命出使各地。
【評說】
本詩選自姚際恒《好古堂家藏書畫記》卷上。
這首詩借著題畫的機會,表達畫家辭官退隱、徜徉林泉的心愿。前半首二句就題寫,描寫畫面景物,時當秋令,落木蕭蕭,一鳥不鳴,空山幽靜,詩人陶醉于一派秋暮風光之中。“落木”,點題上“木竹”,“一鳥不鳴”,點題上“幽禽”。題詩雖然沒有寫到竹,但是畫面上確實有竹。姚綬師法吳鎮(zhèn),擅畫竹石,何良慷四友齋畫論》曾說“閑寫梅道人竹石,亦蕭灑可愛”。用蕭灑可愛的畫竹,點綴于林木間,亦自可愛。
詩的后半首,發(fā)抒觀畫感慨。姚綬畫作此圖時,正任監(jiān)察御史,曾奉命出使外地,自生羈旅之愁。他回首出使時日的情景,念及旅途的勞累,看到畫幅上幽靜的山境,無限的愁意,油然觸發(fā)起辭官退居林下的興會。“辭”字是全句詩眼,更是全篇的詩眼,整篇詩思皆由此生發(fā)。結句繞回到畫境上,辭官退隱后,不再受到鞍馬勞頓、羈旅愁苦的折磨,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畫幅上那樣幽靜的深山里,欣賞著野花江月,領略大自然賜予的美景,哪里還有什么愁苦呢?
上一篇:《題著色山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秀石疏林》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