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1),風光不與四時同(2)。接天蓮葉無窮碧(3),映日荷花別樣紅(4)。
【解析】此詩字面意思一看即懂,并不復雜,作以上淺顯的注釋則足矣。然而,此詩的意境,構思,抑或從詩法上分析就極為復雜。從語言看,四句實則是兩句:第一句是對比,第二句是描寫。作為形象文字,只有后兩句。而后兩句一個寫水面,一個寫顏色。就水面說,只是日光下一望天際的,與天際相連的景觀;就顏色說,只是大紅大綠(注意:這是一般文人畫士所忌諱的)。那么,它的雋永的藝術魅力究竟從何而來?這詩的妙處,倘與國畫中的寫意筆法聯系起來體味,自然容易領會。寫意畫就是寫其輪廓,大筆涂抹,甚至潑墨而成云山。這種筆法表現了純熟的功底,而反映出大自然的卻是神韻,即求其神似,而不泥于形似。作者在這里所寫的,就是大紅大綠,大膽地涂抹出一片景觀的輪廓。這樣寫卻又極為傳神!這正是藝術的一種奧妙。以美學理論言之,人的觀景,主要是一種感覺。寫意畫的妙處,正在于其寫出的只是感覺中的景觀,而不是如攝影那樣的客觀的景觀,所以它才傳神。試想,我們坐在西湖邊上,烈日當頭,色彩艷麗,眼中的感覺也只能是模糊的顏色。文章的標題卻是“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曉”點出時間;凈慈寺,點出方位。這是不言而喻的。“送林子方”說明是一首餞行詩,這又是此詩的又一特色,它與許多送別詩截然不同。此詩不寫送行者與被送者,只是作一幅畫。猶如畫家以一幅寫意畫贈友人留念一樣。作者實在具備畫家的構思才能。倘將此詩與《小池》詩作以比較,一個是寫意畫,一個是工筆畫,各臻妙境,出手不凡。《宋詩紀事》說:“周益公題跋:‘誠齋大篇短章,七步而成,一字不改,皆掃千軍,倒三峽,穿天心,透月脅之語。’”所評精到。
上一篇:經典《晝夜樂憶別》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晚春》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