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夜合花 自鶴江入京,泊葑門外有感。》
柳暝河橋,鶯清臺苑,短策頻惹春香。②當時夜泊,溫柔便入深鄉。詞韻窄,酒杯長,剪燭花、壺箭催忙。③共追游處,凌波翠陌,連棹橫塘。④ 十年一夢凄涼,⑤似西湖燕去,吳館巢荒。重來萬感,依前喚酒銀罌。⑥溪雨急,岸花狂,趁殘鴉、飛過蒼茫。故人樓上,憑誰指與,芳草斜陽。
【注釋】 ①鶴江:即白鶴江。《蘇州府志》:“白鶴江本松江別派。”葑門,在蘇州東南角。“入京”,指臨安(今杭州)。②策:馬鞭。③壺箭:古代以銅壺盛水,立箭壺中以計時刻。④橫塘:在蘇州西南十里,上有橋,景色清幽。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⑤“十年”句:化用杜牧《遣懷》詩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⑥銀罌(ying嬰):盛酒器。
【譯文】 河邊橋畔,柳蔭濃郁,苑榭亭臺,鶯聲酣暢。我倆曾攜策并轡 ,踏青頻惹花香。當年夜泊葑門外,恁情濃、一頭沉醉在溫柔鄉。那當兒填詞忽嫌韻窄,寫不盡兩情歡洽,一杯復一杯蜜意正綿長。把燭花頻頻剪,休管那壺箭移時催得忙。鴛侶同攜,游蹤處處,她隨我,輕盈細步,行于翠微陌上;我伴她連棹扁舟,游在那煙水橫塘。十年間,匆匆聚散,真成一夢凄涼。那西湖邊,曾離舊燕;這葑門外,業已樓荒。重來故地,百感交集不由也喚酒來嘗。這時分,溪雨急瀉,岸花飛狂。殘鴉陣陣,天色轉蒼茫。最難堪,偏是我憑欄遠眺,那昔年與她雙棲的舊樓在望,此時此刻,有誰伴我,指點故居舊地——那樓前的芳草斜陽。
【集評】 近代·俞陛云:“上闋平序往事。轉頭以下始寫感懷。‘溪雨’三句寫景真而復警動。‘故人’三句‘芳草斜陽’,一片蒼涼之感。惜故人不見,誰與訴愁!客子之幽懷,亦詞家之妙筆也”(《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現代·唐圭璋:“此首泊舟葑門,感懷舊游之作。‘柳暝’三句,記泊舟上陸,點明題面。‘當時’以下,逆入,記舊游之樂。‘詞韻窄’三句,極寫當時之狂歡,‘共追游處’三句,更承上申說當時遨游水上,岸上之樂,文字極生動飛舞。下片,一氣貫注,筆力排奡,絕似屯田”(《唐宋詞簡釋》)。
【總案】 此詞是泊舟蘇州葑門外有感而作。全篇一氣流貫,上片寫昔歡,下片言今愁,情景交融,筆勢吞吐。此詞雖寫戀情,卻不盡同于吳詞中大多數戀詞的濃麗、綿密,而設色在乎濃麗與素淡之間;章法亦綿密中有疏宕之氣。
上一篇:鄧剡《唐多令》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史達祖《夜合花》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