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好事近 七月十三日夜登萬花川谷望月作》
月未到誠齋,先到萬花川谷。②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③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絕,看十五十六。
【注釋】 ①萬花川谷:作者的花園。因花木很多,故名為萬花川谷。②誠齋:楊萬里自名他在吉水的書室為誠齋。③修竹:竹長而直,排列很整齊,稱修竹。
【譯文】 皎潔的月光沒有朗照誠齋書房,竟先將她的清輝灑遍萬花川谷。不是誠齋照不到清朗的月光,是滿院修長的翠竹把書齋隱藏。
萬花叢中,舉目遙望,才是十三的夜晚月兒就這般亮,似無瑕美玉晶瑩閃金光。這還不是秋光最奇絕的時候呢,十五、十六的圓月令人更神往。
【集評】 闕名:“楊萬里不特詩有別才,即詞亦有奇致。其《好事近》云:‘月未到誠齋(略)。’昔人謂東坡詞是曲子中縛不住者,廷秀詞又何多讓?乃知有氣節人,筆墨自然不同。”(清·王弈清等《歷代詞話》卷七引《續清言》)
【總案】 古往今來,寫月的文學作品可謂洋洋大觀。在這眾多的作品中,楊萬里的這首《好事近》稱得上是獨標一格的。在藝術表現上,作者有意無意地造成一種蓄勢,間有延宕,忽而又以平中出奇之筆,層層暈染,使筆下景物恍如畫境。首句“月未到誠齋”,寫月而不見月,造成一種蓄勢。接句“先到萬花川谷”,使讀者豁然開朗。這里用“到”與“未到”來寫月亮的動勢。三四句又是一個延宕:“不是誠齋無月,隔一庭修竹”。解開了“月未到誠齋”的原因——為庭院中的竹林所掩蔽。詞的后片進一步運用先平后奇的手法,給人留下不盡余意。十三之夜,月色已如此皎然如玉了,可還不是月色奇絕之時,若到十五、十六,月色將更加令人迷醉。寫十三月色之美是實寫,而十五、十六月色之奇絕,則留待讀者自己去想象。整個后片實則是為前片畫幅留下了一段意到筆不到的空白處。而唯此空白處,才顯出靈氣。值得指出的是,作者是在寫月,但又不全是寫月,更重要的是借月寫人。應當說,作者筆下的月、花、竹既是作者生活情趣的一現,也是他精神世界的窗口。花的芬芳、竹的正直、書齋所象征的博學,以及用來作比喻的玉的堅和潔都透露出一種高貴而雅潔的審美情味,而清寒如玉的月光也就寓有更豐富的人格象征意義。
上一篇:李邴《女冠子上元》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朱敦儒《好事近漁父詞》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