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賣花聲 題岳陽樓》
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2。十分斟酒斂芳顏3。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4。 醉袖撫危欄,天淡云閑5。何人此路得生還6?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7。
【釋】
1.岳陽樓:在今湖南岳陽西門,下臨洞庭。唐初張說興建,宋仁宗時滕宗諒謫守巴陵郡(今岳陽)時重修。岳陽地處南北水陸交通要道,岳陽樓為歷代文人登臨題詠勝地,宋范仲淹有《岳陽樓記》。
2.木葉下君山:屈原《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葉下。”君山,在洞庭湖中。
3.十分:指斟滿酒杯。斂芳顏:歌妓收斂了臉上的笑容,準備彈唱歌曲。
4.渭城:在今陜西長安縣西。陽關:在今甘肅敦煌,這里指古曲《陽關三疊》。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三疊》即據王維詩譜成,又名《渭城曲》、《陽關曲》。
5.危欄:高欄。
6. 此路:指貶謫之路。
7.長安:這里借指北宋京城汴京(在今河南開封)。“回首”二句,表達了作者對北宋王朝既留戀又不滿、同情隱含著期待的復雜心情。白居易《題岳陽樓》:“夕陽紅處是長安。”
【譯】
秋風裊裊,落葉飄落在洞庭君山,
面前空有,洞庭湖水浩浩漫漫。
歌女殷勤地為我斟酒,
卻又因是惜別而容顏不歡。
唉!我不是那離別渭城西去的客子,
請不要唱那令人凄楚的《陽關》。
醉意朦朧中我手撫危欄,
只見天地淡遠,云意悠閑。
瞻望通往郴州的路途,
此路誰人能回還?
回首故國,那夕陽染透之處,
應是京城所在——
我心中的思念。
【評】
神宗熙寧六年(1083),詞人因寫詩譏刺宋兵于西夏失利情形而被告發,謫郴州茶鹽酒稅。此詞寫于貶謫途中之岳陽樓。
岳陽樓似與千古不得意之騷人墨客相關。從屈子的“洞庭波兮木葉下”到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無不有此情緒飄漾。張舜民這首《賣花聲》為此又添了一筆。從“木葉下君山,空水漫漫”的景物渲染、歷史勾留,到“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的反用典故,強顏解頤;從“何人此路得生還”的沉重陰暗,到“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的對京城之眷戀。真有“聲可裂石”之感(近人麥孺博語)。
上一篇:曹冠《鳳棲梧蘭溪》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張舜民《賣花聲題岳陽樓》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