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叫兩個人,
稀粥兩三盆,
鍋里照見碗,
碗里照見人;
也不曉得你老板要死,
也不曉得我伙計顯魂?
——《中國歌謠選》第一集
伙計深受老板盤剝,這在有剝削有壓迫的階級社會里是屢見不鮮的。老板為了賺大錢、發大財,睡著在想,坐著也在想:怎樣才能把別人的血汗變成錢財弄到自己口袋里來呢?這首民歌可讓我們管中窺豹、見其一斑。
你看,做起活來,老板一雇就兩個人(這里“兩”,不一定實指,意謂不止一人),事情不少;可是供起餐來,只有兩三盆(指淺飯碗),每人還吃不到兩盆,而且不是飯,是“稀粥”。稀到什么程度呢?“鍋里照見碗,碗里照見人。”兩個“照見”,形象地描寫出了從鍋里到碗里那稀粥之“稀”的程度。這使我們想到河北一首歌謠所說的: “進了地主門,飯湯一大盆,勺子攪三攪,浪頭打死人。”剝削者只知叫伙計活要多做,飯要少吃。卻不知飯吃少了,活就無力多做。所以伙計氣憤地罵道: “也不曉得你老板要死,也不曉得我伙計顯魂?”罵得多么痛快淋漓,又罵得多么詼諧有趣!人影子在碗里、鍋里晃動,豈不是見“鬼” ?前一罵是對老板恨之入骨的咒語。 “老板”前冠以“你”字,更增添了直接指斥的力量。令人想到伙計手戳老板鼻尖的憤怒情狀。后一句雖用的是第一人稱“我”,但本意仍是罵老板慳吝刻薄,算計到不給伙計飯吃,簡直要把人餓死。四川有首民歌寫得好:“老板算盤才叫怪,石獅算出眼淚來,半年工錢這點點,買升雜糧還缺柴。”老板對伙計如此盤算,怎不令他們恨得咬牙切齒呢?兩個“也不曉得”,語氣并不肯定,有選擇余地,讓人思考。疑問句作結尤其發人深思。 “顯魂”,其實是“要死”的同義語。 “顯魂”一詞既避免用詞重復,又非常幽默風趣,把“死”這個抽象概念具象化了。死,看不見;魂,才有影子。顯魂,是說稀粥中的人影晃動象鬼影子在顯現。這一結語與第三、四句照應,把前后意思連貫起來,讓人在思索中感悟、品味,并發出會心的笑聲。前面夸張的手法,使詩歌主題揭示得十分徹底;后面選擇關系的設問句,立足于“恨”,讀后卻令人“笑”,笑的同時又不得不深思,深思的同時更不能不激憤……這便是作者善于駕馭語言的本領所在。
上一篇:《碩鼠》原文|賞析
下一篇:《窮團和富團》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