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浣溪沙》
枕障薰爐隔繡帷,二年終日苦相思,杏花明月爾應知。① 天上人間何處去?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
【注釋】 ①枕障:枕屏,即枕屏風。李白有《巫山枕障詩》。薰爐:一作香爐,用以取暖或薰香的爐子。二年:一作“年年”。苦:又作“雨”。杏花:又作“好風”。爾:又作“始”。
【譯文】 枕屏、熏爐與繡帷相隔,日日苦思已兩年多,杏花呵,明月呵,只有你們應深深地理解我……
在天上還是在人間,你到底去了何方?舊日的歡欣托入新夢,一覺醒來畫簾低垂,微雨淅淅,又是黃昏夕陽……。(賈 春譯)
【集評】 五代·孫光憲:“唐張祎侍郎朝望甚高。有愛姬早逝,悼念不已。因入朝未回,其猶子右補闕曙,才俊風流,因增大阮之悲,乃制〔浣溪沙〕詞云云,置于幾上。大阮退朝,憑幾無聊,忽睹此詞,不覺哀痛,乃曰;‘必是阿灰所作?!⒒遥粗兄G小字也。然于風教,似亦不可。以其叔侄年顏相似,恕之可耳。語曰;‘小舅小叔,相追相逐’,謔戲固不免也?!?《北夢瑣言》卷八)又:“文章秀麗,精神敏俊”、“區區之荀鶴,不足擬倫。”(《北夢瑣言》卷八)
明·沈際飛:“到末句自然掉下淚來?!?《草堂詩馀別集》卷一)
清·陳廷焯:“婉約,對法活潑。”(《別調集》卷一)
【總案】 盡管《北夢瑣言》謂此詞為“謔戲”之作,但它確實寫得哀婉動人。詞的上片從枕障、熏爐入手,揭示了人物睹物思人的心理,著一“隔”字頗見精巧,透過繡帷,目睹愛姬所用過的床帳,物在人逝、人逝樓空,不禁悲從中來,哀慟不已。第三句由內而外,由眼前而往昔,人物蘊藏在心底的相思之情,唯有杏花明月可以作證。寥寥七字,平添了多少惆悵、哀痛。過片明知故問,愈增哀感,同白居易“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長恨歌》)同一機杼。末尾景中寓情,暮雨垂簾,一派孤寂凄涼氣氛,無怪乎沈際飛讀之,到末句自然掉下淚來。
上一篇:蘇軾《浣溪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王安國《清平樂春晚》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