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昭君怨》
賦松上鷗。晚飲誠齋,忽有一鷗來泊松上, 已而復去,感而賦之。
偶聽松梢撲鹿。①知是沙鷗來宿。稚子莫喧嘩。恐驚他。俄頃忽然飛去。②飛去不知何處。我已乞歸休。③報沙鷗。
【注釋】 ①撲鹿:擬聲詞,形容鳥飛、落時的翅膀響聲。②俄頃:不一會兒。③乞歸休:請求“致仕”。封建時代,官僚“告老”,把官職、俸祿交還政府,辭歸退休,叫做致仕。
【譯文】 窗外的青松梢頭忽然瑟瑟作響,是鳥兒落下撲撲鹿鹿拍打翅膀。噢,我早知那是思念中的白色沙鷗投宿松梢上。撮口擺手作示意:孩子們靜一靜,千萬別把鷗鳥驚嚇。
悄然起步想與鷗鳥訴衷腸,瞬間鷗鳥突然振翅遠飛翔。鷗鳥,鷗鳥,你將飛向何方?鷗鳥啊,飛回來吧,我早已請求辭官歸故鄉,正好和你作伴共度好時光!
【總案】 作者晚年曾因觸忤權相而辭官隱居達十五年之久。這首《昭君怨》就是地辭官歸隱于家鄉吉水之初所作。詞的上片主要寫詩人感知鷗鳥來投宿誠齋時的驚喜心情。作者由“偶聽松梢撲鹿”,幻化出鷗鳥停落之形,以及飲酒停杯諦聽之貌,進而描摹出詞人對沙鷗的由衷之愛。下片詩意徒轉,寫鷗鳥轉瞬間突然振翅遠飛后詩人的滿懷孤寂和惆悵,表露了作者焦慮、失意的內心世界。“我己乞歸休,報沙鷗”,這是詩人在無奈之中欲求別人理解他辭宮歸隱、謝絕俸祿,徹底“掛冠”為民之心的反映。作者在《次日醉歸》中有“機心久己盡,猶有不下鷗,田父亦外我,我老誰與游”句。這“機心久盡”,“鷗鳥不下”,正是這首詞所欲抒發的感情。作者不與奸佞邪惡同流而愿與民同在之心、不為人所感知的惆悵以及“我老與誰游”的孤寂在此詞中都得以盡情地傾訴。
上一篇:晏幾道《撲蝴蝶》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溫庭筠《更漏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