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
郁郁鐘山紫氣騰,中華民族此重興。
江山一統都新定,大纛鳴笳謁孝陵。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東郊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拜謁明孝陵,是明朝滅亡之后反清人士不忘故國、寄意復興的行動。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和詩人屈大均都曾多次謁明孝陵以示抗清復國之志。
丘逢甲在辛亥革命爆發、臨時政府成立之后,以廣東代表的身份應邀赴南京參政。這首詩是參加臨時政府謁陵之禮以后寫成的。
詩的前兩句即抒發了自己對辛亥革命的由衷擁護和極其振奮之情。鐘山紫氣升騰,這在習慣上被認為是吉祥的氣象。郁郁,形容氣象旺盛。詩人認為這象征著中華民族從此將重新興旺起來。這正是詩人半生為之奮斗的理想所在。想不到離臺內渡、奔走呼號、夢寐以求的中華民族的重興,竟將從此開始,這是多么令人振奮的歷史新章!
詩的后兩句是對前兩句的補敘。“江山一統都新定”可作“中華民族此重興”的注腳。辛亥革命爆發,中華民國定都于南京,并且正籌劃著北伐以完成中國革命統一大業,這就預示著中華民族從此將重新興盛。“大纛鳴笳謁孝陵”是對“郁郁鐘山紫氣騰”的呼應,也是點題之句。“大纛”(dào道),是古代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笳(jiā加)”,是管樂器,此指軍樂。作者隨臨時政府去謁孝陵,拜謁禮進行之中有軍樂鳴奏,格外莊嚴,令人振奮。
這首詩先抒情后敘述,抒情中有描寫,把眼前的鐘山紫氣與民族重興聯系了起來;敘述中有議論,把謁陵看成是新都定后、江山統一的重要舉動。全詩以磅礴氣氛烘托崇高的政治抱負,頗為感人。
上一篇:丘逢甲《去歲初抵鮀》古詩賞析與原文江,今仍客游至此,思之憮然(二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白《送賀賓客歸越》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