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剪征袍》
拋練杵,傍窗紗,巧剪征袍斗出花。①想見隴頭長戍客,授衣時節(jié)也思家。②
【注釋】 ①練:白色的熟絹。窗紗:即“紗窗”。因葉韻故倒文。斗:拼合。②隴頭:《辛氏三秦記》:“隴坂,其坂九回,不知高幾許,欲上者七日乃越。……有清水四注。”“俗歌曰:‘隴頭流水,其聲鳴咽。遙望秦川,肝腸欲絕。’……關(guān)中人上隴者,還望故鄉(xiāng),悲思而歌,是有絕死者。”按山在今陜西、甘肅交界處,北宋時屬秦鳳路。此特用為西北邊戍之泛稱。授衣時節(jié):《詩·豳風(fēng)·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傳》:“九月霜始降,婦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評文】 拋開搗練杵,坐近紗窗下,巧妙裁戰(zhàn)袍,縫合拼出花。夫婿從軍去,隴山長駐扎,想來授衣時,他也正思家。
【集評】 近代·俞陛云:“其四首云‘不為搗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五首云‘想見隴頭長戍客,授衣時節(jié)也思家’,六首云‘連夜不妨頻夢見,過年惟望得書歸’,皆有唐人《塞下曲》思致。”(《唐五代兩宋詞選釋》)
【總案】 這組詞在傳達(dá)思婦的復(fù)雜情感時,力避陳俗,全然不用那些描繪人物面部表情和身體形態(tài)變化(諸如淚眼愁眉、衣寬帶減之類)的程式,而是將它們有機地糅進(jìn)搗衣、裁衣、寄衣的一舉一動,且這一舉一動又無不經(jīng)過精心選擇和提煉,具有可觀的藝術(shù)張力。即如本篇之“巧剪征袍斗出花”,一方面,它把思婦對征人的柔情蜜意表現(xiàn)得十分細(xì)膩;另一方面,思婦所企圖拼合的,又豈止是開片時衣料上被剪破的花朵?這難道不是她渴望花好月圓、夫妻團(tuán)聚的象征么?
上一篇:朱淑真《減字木蘭花春怨》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黃升《南鄉(xiāng)子冬夜》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