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舜欽·題花山寺壁》中外哲理詩賞析
寺里山因花得名, 繁英不見草縱橫。
栽培剪伐須勤力, 花易凋零草易生。
此詩首二句寫花之盛。“寺里山因花得名”寫由于花開得盛,開得出名,寺因此得名為“花山寺”。“繁英不見草縱橫”,繼續贊美花山寺的花開得茂盛,以至于看不見歷來更茂盛的野草了。由于物種選擇的結果,不為人們所喜愛的野草往往比人們偏愛的百花更富有生命力,因此,其長勢也更猛。可是,花山寺周圍的花由于開得茂盛,素以長勢兇猛著稱的野草反倒看不見了。這兩句可以說將花山寺花的特色講得十分清楚了。
詩尾二句,作者以旁觀者的冷靜態度,告誡花山寺的主人,“栽培”百花和“剪伐”野草必須同時兢兢業業地去做,因為“花易凋零草易生”。花山寺里的花的確長得十分茂盛,這是一個無須置疑的前提,可貴的是,詩人面對繁華茂密的鮮花,卻能保持十分冷靜的頭腦。今日之“繁英不見草縱橫”是昔日“勤力”于“栽培剪伐”的結果,但如果忽略了今日的“栽培剪伐”,那么,明日能否保持“繁英不見草縱橫”,的局面則成為問題。因為,鮮花無論如何茂盛,但是,鮮花畢竟太嬌嫩,其生命力自然無法與野草相比。野草雖然因昔日的“剪伐”而失去了“縱橫”大地的威風,但其頑強的生命力卻是它潛在的優勢,對“繁英”(“英”即花)來說又是一潛在的威脅。要想保持鮮花明日的繁盛,必須時時警覺,事事當心。當“栽培”者勤栽培,當“剪伐”者不留情。沒有思想上的警覺,沒有行動上的得力措施,必然是后患無窮。
上一篇:《白居易·題窗竹》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張謂·題長安主人壁》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