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七言詩·游月陂》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程 顥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臺。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云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jié)約重陪。
【原詩今譯】
秋深了,我在月陂堤上徘徊四望,
北有插天的百尺樓臺,矗立一方。
萬物隨著秋色改變了舊日的景象,
一樽濁酒,我邀來了黃昏的晚涼。
悠閑的云影,映照在平靜的水面,
寧靜的傍晚,林下泉聲傳來脆響。
世上事情變化無常,不值得計較,
只待佳節(jié),再陪伴你把好景欣賞。
【鑒賞提示】
與前首一樣,這也是一首寫“靜觀自得”的詩。但由于作者把秋色、秋聲、秋氣、秋水描繪得形象動人,意境恬靜清新,所以較前一首要好得多了。
從首聯(lián)可以看出,在一個天高氣爽、月明如水的秋天夜晚,詩人登上月陂堤岸,東走西游,悠然四顧。江面茫茫,月色溶溶,向北望去,看到那百尺高臺,宛若天柱。“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此時登上月陂堤,也是心與物會,景與情融,自然涌出頷聯(lián)兩句“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秋氣蕭瑟,“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萬物自然改顏,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但是程顥對秋氣,似乎并不如歐陽修那樣“噫嘻悲哉! ”他依然是“閑來無事不從容”,那么悠然自得的“一樽聊為晚涼開”,斟上一杯美酒,沖沖涼意,樂在其中。三、四兩句對仗工整而簡練,“改”“開”二字有聲有色。
頸聯(lián)“水心云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中的 “閑”“靜”二字進一步寫自己心境的從容自得。移情于物,明明是自己心境“靜”“閑”,仿佛大自然界的萬物也是“閑”“靜”的。藍(lán)天白云倒映于綠水碧波之中,是因為“閑”,淙淙的泉流之響,是因為樹木的幽靜。“泉聲靜自來”可直譯為“泉聲自靜來”,是“鳥鳴山更幽”的逆向思維。觀水面閑云之影、聽林下流泉之聲,這對程顥來講當(dāng)然是愜意的,不同于俗人為名利奔走,因事務(wù)而纏身。末聯(lián)抒發(fā)自己的人生哲理:“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jié)約重陪。”固然社會上的事情是紛紜變幻,沒有頭緒,難以捉摸的,但是這一切有什么值得計較的呢?只要碰到美好的節(jié)日,我就要約請朋友,再來陪伴我,飲美酒,登高臺,賞心悅目可也。
此詩聲韻和諧,對仗工整。在程顥的筆下,月陂堤內(nèi)外,林含情,水有意,泉有聲,物體志。顯然是作者追求超凡入圣、清靜自如的理想境界。
上一篇:葉紹翁《七言詩·游園不值》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杜甫《五言詩·玉臺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