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
死別已吞聲, 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 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 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 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 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 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 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 無使蛟龍得。
杜甫和李白有著深厚的友誼。這不僅因為他們倆人都是同時代的偉大詩人,而且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理想、抱負,雖然這種理想和抱負是通過不同風格的詩表現出來的。天寶三、四載間,這兩位詩人曾兩次相會,豪飲畋獵,縱酒放歌,相逢甚得。共同的生活使他們更加深了了解,成為莫逆之交。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十三年后,李白因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被判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一帶),杜甫得知此消息,十分為李白擔憂。第二年,在流放中途李白遇赦放還,這時杜甫正流寓秦州,他還不知道李白遇赦放還。積思成夢,連續三夜,于是寫成了這《夢李白二首》。
整首詩十六句,可以分成三層意思。
開頭四句“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是寫致夢之由。這是說,和死者作別,放聲慟哭一場也就吞聲不語,無可奈何了;而和生人作別總是常常放心不下(惻惻是形容心中的悲痛)。你被放逐到了這江南瘴癘流行的地帶,而又久久沒有消息傳來,怎不叫人肝腸痛絕、思念萬分呢!由于思念的深切,他便做起夢來。
接下去八句便由夢境而推測李白的近況,并由此而設想李白魂來入夢時的飄忽之行。他說,故人之所以會入我夢來,是因為知道我在常常想念他。由于當時關于李白的傳說很多,甚至有遙傳他在流放途中墮水而死,因此更加深了杜甫的疑慮。他說:“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平生魂,平時的魂,指生人的魂。這兩句是說,這恐怕不是活著的人的魂吧? 從他那江南來到秦州,千里迢迢,是怎么來的呢? 由此杜甫便設想李白魂來魂去時的情狀:“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你的魂來時經過江南青青的楓樹林,你的魂回去時又要經過夜影深沉的關塞。你現在正在羅網之中,怎么會長上羽翼,千里之間,倏忽來往呢? “魂來楓林青”一句是活用了楚辭中《招魂》一篇中的“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幾句話。“魂返關塞黑”是說杜甫自己所處的秦州一帶關塞特多,又是夜影深沉,漆黑一片。這兩句詩十分生動地寫出了魂來魂返時的景色,我們今天讀了,仍好象自己就在這夢中一樣,寫得是十分傳神的。
最后四句“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是記覺后相思之意。前兩句寫詩人初醒時迷離恍惚的情狀。這時落月的余照還照著屋梁,夢中李白的容顏,好象還在眼前搖晃,這夢,確是做得十分真切的了。明楊慎曰:“夢中見之而覺其猶在,即所謂夢中魂魄猶言是,覺后精神尚未回也”,就是說,夢雖然醒了,但思念之情未斷,足見杜甫對李白感情之深。末二句是默祝李白的魂能夠安然回去,不要給蛟龍攫取。“蛟龍得”是有一個典故的:吳均《續齊諧記》“……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曰:吾嘗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苦”。這里隱然以屈原的流放以至于死來暗喻李白可能的遭遇。杜甫說,回去的路上要一路小心啊,環境險惡,應該警惕!
詩,寫到這里是結束了。可是詩人眷念李白的感情卻激動著每一個讀者的心。人生難得一知己! 多的是酒肉朋友,少的是患難之交,這在封建社會里是一條規律了吧?尤其是當對方在政治上失累,系身網羅之中時,落井下石者有之,惟恐連累者有之,而對這樣一個“罪犯”能深切思念,積思成夢,憤而作詩以寄哀思的,恐怕不多吧!而這,也正是杜甫的可貴之處,也正是李、杜之間感情的深切之處。杜甫集中有十余首為李所作的詩,李白集中亦有不少為杜所作的詩。李杜并稱,不僅因為他們詩歌創作的成就足以比肩,更因為他們之間的友誼不同尋常。這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一段佳話吧!
上一篇:《雜詩·魏·曹植》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水調歌頭·宋·蘇軾》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