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堂上不合生楓樹,怪底江山起煙霧,
聞君掃卻赤縣圖①,乘興遣畫滄洲趣②。
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
對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豈但祁岳與鄭虔③,筆跡遠過楊契丹④。
得非玄圃裂⑤,無乃瀟湘翻⑥?
悄然坐我天姥下⑦,耳邊已似聞清猿。
反思前夜風雨急,乃是蒲城鬼神入⑧。
元氣淋漓障猶濕,真宰上訴天應泣⑨。
野亭春還雜花遠,漁翁暝踏孤舟立。
滄浪水深青溟闊,欹岸側島秋毫末。
不見湘妃鼓瑟時⑩,至今斑竹臨江活。
劉侯天機精(11),愛畫入骨髓。
自有兩兒郎,揮灑亦莫比。
大兒聰明到,能添老樹巔崖里。
小兒心孔開,貌得山僧及童子(12)。
若耶溪(13),云門寺(14)。
吾胡獨為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
【注釋】
①掃:揮灑筆墨。赤縣圖:奉先縣圖。奉先縣在唐代為京畿屬縣,第次赤,故稱該縣邑圖為赤縣圖。②滄洲趣:隱居生活的情趣,語出謝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復協滄洲趣。”③祁岳:唐代畫家,工山水,岑參《送祁樂(即岳)歸河東》說他能畫“江山峰”、“天臺松”、“蒼梧云”。鄭虔:字若齊,鄭州滎陽人,唐代詩人、書畫家,善畫著色山水。天寶時代,曾任廣文館博士,人稱“鄭廣文”。曾進獻詩、書、畫,玄宗御筆親題“鄭虔三絕”(張彥遠《歷代名畫記》)。④楊契丹:隋代畫家,官至上儀,其畫六法該備,甚有骨氣,與田僧亮齊名,人稱“田楊”。⑤玄圃:在昆侖山巔,為仙家花圃。⑥瀟湘:湘水流至零陵,與瀟水會合,稱瀟湘,在湖南省境。⑦天姥:山名,在浙江新昌縣境。⑧蒲城:縣名,開元中改名為奉先縣。⑨真宰:主宰宇宙萬物的天神。⑩湘妃:傳說舜帝死于蒼梧山,二妃追至瀟湘,啼哭不止,以淚揮竹,竹盡斑,見《博物志》。湘妃鼓瑟:化用《楚辭》“使湘靈鼓瑟兮”句。(11)劉侯:指畫家劉單。(12)貌(mao):作動詞用,描繪人物形象。(13)若耶溪:在浙江紹興若耶山中。(14)云門寺:在若耶山中。
【評說】
本詩選自高棅《唐詩品匯》卷二八、《全唐詩》卷二一六。
劉少府,即奉先縣尉劉單。《文苑英華》錄本詩,題下有注:“奉先尉劉單宅作。”作為畫家,畫史上缺少劉單的記載,因此我們對他所知甚少。天寶十三載秋,杜甫將家眷安置在奉先,因縣令是杜夫人的近親。當時畫家劉單正任奉先縣尉,杜甫到他家拜訪,看到這幅山水障圖,欣然作歌詠之。
這首歌行體題畫詩,用了長短句交叉的體式,或三言,或五言,或七言,參差錯落,跌宕有致,而它的藝術結構卻十分齊整、勻稱。全詩詩意分成六層,開端和結尾各四句,中間四層以六句和八句交替層進,分別描寫畫面和畫家。詩人并不是采用再現畫面加贊頌畫家的簡單的結構方法,而是巧妙安排,將描寫畫面、贊賞畫藝和稱頌畫家數端,交叉、反復地加以表現,配以陪襯技法,使詩意迅速轉換,變化莫測,誠如黃生《杜說》說:“寫畫與贊賞,分作數層說,反復濃至?!?br>
詩人以突兀之筆發端,恰切地表現出自己乍見驚怪的神情,然后引出新畫山水障來。赤縣圖是陪襯,重點突出山水障圖,“滄洲趣”三字,是全篇之眼,為全詩張本,畫家作畫之意趣,詩人隱逸之情趣,無不由此生出。
“畫師亦無數”以下六句贊人,用隋代和當代畫家陪襯劉單,這一層詩意稱贊劉單畫藝高超絕倫,勝過祁岳、鄭虔和楊契丹?!暗梅切粤选币韵掳司滟澁?,形容畫境乃是仙山勝川,贊賞此畫巧奪天工,具有驚風雨、泣鬼神的藝術魅力。以上兩個層次詩意,借他人贊畫家,從畫外贊畫,還沒有接觸畫面具象和畫家畫藝,純屬虛筆,乃是“空中盤旋之筆”(楊倫《杜詩鏡詮》語)。
“野亭春還雜花遠”以下六句,描繪畫中景物,入本畫實境,“春還雜花遠”、“水深青溟闊”,是遠景;“欹岸側島秋毫末”,“斑竹臨江活”,是近景。這幾句詩,備寫畫上山水景物,與上文“滄洲趣”遙應。“劉侯”以下八句,稱贊畫家劉單酷愛繪畫藝術,兩兒郎耳濡目染,深受乃父之藝術薰陶,能在畫幅上補綴老樹、山僧和童子,夸贊兩兒郎心靈手巧,目的是映襯劉單的畫藝。如果說上文“畫師亦無數”六句用虛筆贊人,那么,這里八句贊畫家就較為具體、實在,前后緊相呼應,互為補充,從各個側面贊揚畫家劉單的技藝高超。
詩的結尾四句,情韻深遠,發抒詩人托身世外的情思,“胡獨為在泥滓”,他不愿再混跡塵世,從此開始穿著“青鞋布襪”,嘯游山林泉石之間。這種情思,由畫中具象、意境觸發興起,又緊扣開端“滄洲趣”的題旨,非常真切地表達出詩人觀看劉單山水圖以后的審美感受。
杜甫精于繪畫藝術的鑒賞。這首題畫詩以畫法為詩法,氣韻生動,骨氣奇高,主賓分明,陪襯比照,深得畫家三昧,方薰《山靜居論畫》說:“杜老云‘元氣淋漓障猶濕’,是即氣韻生動”。王嗣奭《杜臆》說:“如‘堂上不合生楓樹’,突然而起,已而忽入蒲城風雨,已而忽入兩兒揮灑,飛騰頓挫,不知所自來,此其骨法也?!比姺磸瓦\用襯托手法,以赤縣圖陪襯新畫山水障,以祁岳、鄭虔、楊契丹陪襯畫家劉單,以兩兒郎陪襯父親,以賓襯主,突出表現劉單及其山水障。畫法講究經營位置,本詩章法層層深入,前虛后實,疏密相間,虛實相生,與畫法相契合。這首題畫詩運用多種表現手法,詩味濃郁,沈德潛認為“題畫詩開出異境,后人往往宗之。”(《唐詩別裁集》評本詩語)指出杜甫這首詩的藝術特征及其影響,評騭極中肯綮。
上一篇:《壁畫折竹雜言》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