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何景明·竹枝詞》原文賞析
十二峰頭秋草荒,冷煙寒月過瞿塘。青楓江上孤舟客,不聽猿聲亦斷腸。
竹枝詞本是巴渝民歌的一種,劉禹錫曾寫過一些有名的篇章,也有民歌色彩。這首詩大概是何景明出使滇南路過三峽時所作。
“十二峰”,巫山十二峰,有神女、朝云、登龍、集仙、凈壇、上升、翠屏、飛鳳、圣泉、松巒、聚鶴、起云等名目,分布在幽深秀麗的巫峽兩岸。巫峽是長江三峽之一,在瞿塘峽下游,西陵峽之上。瞿塘峽和巫峽是三峽中最為雄偉秀麗的一段。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江水》說到三峽時說: “兩岸連山,略無缺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如果再遇上深秋,草荒木落,冷月寒煙,確實(shí)是很令人傷感的。詩的前兩句純粹寫景,先創(chuàng)造出一種令人腸斷的凄冷氣氛。
第三句 “青楓江上孤舟客”為作者自指。《楚辭·招魂》的結(jié)尾三句是: “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何景明是信陽人,靠近古云夢澤,所以稱“青楓江上”客。同時也有泛指漂泊異鄉(xiāng)的失意士人之意。結(jié)句 “不聽猿聲亦斷腸”,暗用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江水》事。《江水注》說: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唐宋以來,把猿啼與下淚、斷腸聯(lián)系起來的名句連篇累牘。如杜甫有“聽猿實(shí)下三聲淚”,高適有“巫峽啼猿數(shù)行淚”,陸游有“猿嘯能令人斷腸”。這里故意深入一層寫,如此景物,如此境況,如此情懷,一個孤舟客子,在秋草凋零的季節(jié)里,在冷煙寒月的環(huán)境下夜過瞿塘,即使沒有猿聲,也夠令人腸斷的了。何況既過巫峽,免不了有猿啼呢? “不聽猿聲”,并不妨礙詩中正好有“猿聲”,我們千萬不要被作者瞞過了,作者其實(shí)是著重寫了猿聲的。
上一篇:古詩《潘高·秦淮曉渡》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何景明·答望之》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