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花底忽聞敲兩槳,逡巡女伴來尋訪。酒盞旋將荷葉當①。蓮舟蕩,時時盞里生紅浪。花氣酒香清廝②釀,花腮酒面紅相向。醉倚綠陰眠一晌,驚起望,船頭擱在沙灘上。
〔注〕 ①當:去聲,作為、代替之意,如杜甫《寒夜》:“寒夜客來茶當酒。”②廝:相。與下句“相”字互文同義。
【鑒賞】
這首詞是作者用《漁家傲》詞調譜寫的六首采蓮詞之一,特別清新可愛,富有生活氣息。它描寫一群采蓮姑娘,在蕩舟采蓮時喝酒逗樂的情景。過去文人筆下對女子的描述,總以端莊、賢淑、嬌慵、多愁為主。而此作卻以活潑、大膽的形象出之,所以能令人耳目一新。
首句“花底忽聞敲兩槳”,“聞”字、“敲”字,不寫人而人自見,“槳”字不寫舟而舟自在,用“花底”二字映襯出了敲槳之人,是一種烘托的手法,著墨不多而蘊藉有味。第二句“逡巡女伴來尋訪”,方才點明了人和人的性別。“逡巡”,頃刻,顯示水鄉女子蕩舟技巧的熟練與急欲并船相見的心情,人物出場寫得頗有聲勢。“酒盞”句,是對姑娘們喝酒逗樂的描寫,是一個倒裝句,即“旋將荷葉當酒盞”的意思,倒文是為了協調平仄和押韻。這個“旋”字,與上面的“忽”字、“逡巡”字,匯成一連串快速的行動節奏,表現了姑娘們青春活潑、動作麻利的情態,惹人喜愛。
荷葉作杯,據說是把荷葉連莖摘下,在葉心凹處,用針刺破,一手捧荷葉注酒凹處以當酒杯,于莖端吸飲之,隋殷英童《采蓮曲》云“荷葉捧成杯”,唐戴叔倫《南野》云“酒吸荷杯綠”,白居易《酒熟憶皇甫十》云“寂寥荷葉杯”等,都是指此。試想在荷香萬柄,輕舟蕩漾中間,幾個天真爛漫的姑娘,用荷葉作杯,大家爭著吮吸荷杯中的醇酒,沒有一點點忸怩作態的樣子,這是一幅多么生動而富有鄉土氣息的女兒行樂圖! 接著輕蕩蓮舟,碧水微波,而荷杯中的酒,也微微搖動起來,映入了荷花的紅臉,也映入了姑娘們腮邊的酒紅,一似紅浪時生,把“芙蓉向臉兩邊開”(王昌齡《采蓮曲》)的意境,用另一種方式細膩地表達出來,結束了上片。
下片第一、二兩句“花氣酒香清廝釀,花腮酒面紅相向”是從花、酒與人三方面作交錯描述。花的清香和酒的清香相互混和,花的紅暈和臉的紅暈相互輝映。花也好,人也好,酒也好,都沉浸在一片“香”與“紅”之中了。把熱鬧的氣氛,推向了高潮。然而第三句“醉倚綠陰眠一晌”筆鋒一轉,熱鬧轉為靜止,把讀者剛剛起步的想象,突然提攜到另一種意境中去。又拈出一個“綠陰”的“綠”字來,使人在視覺和聽覺上產生一種強烈的色彩和音響的對比。從而構成了非凡的美感。下面兩句筆鋒又作一層轉折,從“眠”到“醒”;由“靜”再到“動”,用“驚起”二字作為轉折的紐帶。特別是這個“驚”字,則又是過渡到下文的紐帶。為什么呢? 因為姑娘們既喝醉了酒,在荷葉的綠陰中睡得正甜,然而船卻因無人打槳而隨風飄流起來,結果在沙灘上擱淺了。之所以“驚起”,正因為是醒來看到了這個令人尷尬的場面,既坐實一個“醉”字,又暗藏一個“醒”字,并以愉快而詼諧的構思作結。起、承、轉、合,脈絡清晰。在詩詞作法上,可以說是一篇極好的范例。而風格之清新,言語之含蓄,設色之秾艷,猶其余事。在作者的《采蓮詞》中多半是描寫愛情的題材,惟獨此詞生動活潑,健康明朗,確是一篇難得的佳作。
上一篇:歐陽修《浪淘沙》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漁家傲》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