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 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 雙照淚痕干?
杜甫的詩,一向以“沉郁頓挫”著稱。憂國憂民的感情,低回激蕩,感人肺腑??墒沁@首《月夜》,在風格上和其它的詩卻稍有不同。在兵荒馬亂之中,對于妻子兒女的深沉的愛,表現得很細膩、具體,想象得又很豐滿。讀了這首詩,我們不禁要說,杜甫也是一個感情很豐富的人!
天寶十五年五月,杜甫帶領一家人從奉先到白水。六月潼關失守后,白水也陷入混亂狀態之中,杜甫不得不繼續北行,把家安置在鄜州。肅宗即位后,杜甫單人離開了家,想到靈武去找唐肅宗,可是途中為安祿山的叛軍所俘,帶到長安。因為他官小職卑,并未被囚禁,他就在長安躲避一時。這是一個明月的夜晚,詩人對著皓皓明月,想起了他在鄜州的妻子兒女,他想,她和孩子們該不知怎么惦念著他,對著明月,她一定是淚如雨下吧?什么時候能夠天下太平,我和她一起倚靠著那薄薄的通明的帷幕,仰望著天上的月,讓月光灑在偎依在一起的人身上,而眼睛里也沒有淚水了呢?想到這些,詩人再也忍耐不住了,便揮毫直書,寫下了這首著名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是想象之詞。本來是杜甫面對著明月在思家,可是他卻偏偏寫的是家人面對著明月在想自己,這樣,就把自己的思念之情寫得更深切了。閨中,指的是自己在鄜州的妻子,“只”“獨”兩字,極度形容妻子的孤單,或許他們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是常常一同望月吧,現在,杜甫想,他的妻子只能是獨自一個在看那鄜州的明月了,她能想到杜甫也在看那長安的明月嗎?她能想到杜甫正在思念她嗎?“千里共嬋娟”,他們的心,通過皎潔明媚的月光,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是說我在遙遠的長安愛憐兒女,他們大概還不象我的妻子那樣,懂得想念身陷長安的我吧!兒女年小,對于自己親人的命運的關切,當然不如自己的妻子;而寫兒女的不懂事,則更能襯托出妻子對自己的感情的真摯,而且,也把自己對妻子兒女的思念,更推進了一層。這也可以說是一舉兩得吧。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讀了這兩句,在我們的面前出現了一個美麗的古代婦女的形象。這是杜甫想象他的妻子在鄜州望月時的情景,他把筆從兒女身上直接轉到了妻子身上了。在霧氣和月光之中,她久久地佇立著,香氣從她的頭發里散發出來,連周圍的霧也變得香了;由于霧氣的浸沾,她的頭發也打濕了;香霧和云鬟(古代用來指婦女的頭發)就這樣相互影響著。同時,在月光的照射下,她的潔白如玉的手臂,卻更有了寒意。鬟濕臂寒,是用來形容他妻子看月之久的。月亮愈好,她心頭的苦楚愈增;詞語愈華麗,感情卻愈悲愁。沒有對妻子深沉的感情,對妻子性格細致的了解,是不可能塑造出這樣美麗動人的形象的。
最后兩句是寫想象中的見面時的情狀?!昂螘r倚虛幌,雙照淚痕干?”虛幌,是一種通明的薄薄的帷帳;夫婦倆靠在通明的薄帷上面,對月舒愁,破涕為笑,實在是詩人此時此刻所向往的景象。雙照,是說月光照著兩人在一起,他們靜靜地,沐浴在月光之中,是多么地幸福!可是這種幸福,現在只能是在想象之中。這兩句卻是非常真切地表現出詩人對于和平、寧靜、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而這種向往,是代表著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的,是體現著時代前進的要求的,因此,也會獲得廣大人民的同情。詩,也就產生了相應的積極意義,而不單純是表達個人的情感了。
一首好詩,往往寫得波瀾開闔,而不是平鋪直敘。這一點往往長詩容易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而短詩則較難。因為它字少,容量小??墒恰对乱埂穮s在這短短的四十個字中,為我們作出了典范。它先寫想象中鄜州妻子望月思己的情況;接著不寫妻子反而著意于兒女;接著又正面描繪妻子美麗的形象;最后又想象聚居時的情狀,寫得變化萬端,使人感受到杜甫感情的起伏,這實在是極不容易做到的。
上一篇:《春夜別友人·唐·陳子昂》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月夜憶舍弟·唐·杜甫》原文與賞析